我院王輝教授與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梁俊豪的論文《基于動态因子Copula模型的我國銀行系統性風險度量》于2020年11月發表在《金融研究》。
2007年次貸危機的爆發,使得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識别、度量和防範成為學術界、國際監管組織和各國政府監管機構共同關注的焦點,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範逐漸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對于中國而言,銀行業在金融體系中占據絕對重要地位,與其他金融行業相比,銀行通過同業拆借、支付結算等渠道彼此之間有着更直接和緊密的關聯。因此,對于中國銀行業系統性風險進行準确有效的度量,識别系統重要性和系統脆弱性機構,進而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系統性風險度量的核心和基礎在于度量機構之間的關聯性,并基于此來度量不同機構之間的溢出傳染效應。目前研究的經典系統性風險指标如MES和CoVaR等,主要關注機構之間或市場與機構之間的兩兩相關性,沒有充分考慮整個系統的關聯性以及厚尾性等特征。因此,本文基于2017年至2019年我國14家上市銀行的股票收益率,構建偏态t-分布動态因子Copula模型, 基于關聯性視角提出了新的單家機構系統脆弱性和系統重要性度量指标———系統脆弱性程度和系統重要性程度。該方法充分考慮了銀行個體差異性和系統的内在關聯性以及收益率的厚尾性和非對稱性,從而能夠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且兼具時效性。
研究表明:
(1)銀行機構在風險聚集時期相關程度更大,聯合風險概率能夠準确識别出系統性風險事件,并發現在我國推行宏觀審慎評估體系以後有明顯降低,在中美貿易摩擦時期,系統性風險有上升的趨勢。
(2)總體而言,大型商業銀行系統脆弱性最低,城市商業銀行的系統脆弱性最高。在不同時期,銀行的系統脆弱性相對排名也有所不同,在系統重要性SID的度量中,大型銀行的系統重要性最高,大型銀行不僅是“過于大而不能倒”,同時也是“過于關聯而不能倒”。
(3)對比動态因子Copula整體測度法,DCC-GARCH模型刻畫市場指數與單家機構的二元結構法會在一定程度低估系統性風險。本文基于動态因子模型提出的SID系統重要性指标優于傳統的MES指标,且給出的系統重要性排序與SRISK相似。本文使用的度量方法降低了數據獲取成本且更具時效性,有助于為宏觀審慎差異化監管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