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
學校主頁 | 中文 |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學院新聞>>正文
 
 

資本賬戶開放專題研讨會通訊

[發布日期]:2014-10-08  [浏覽次數]:

資本賬戶開放與管制是國際經濟學領域極具争議的問題,中國資本賬戶進一步開放的政策選擇亦引發一場激烈的争辯。2014年9月6日,bevictor伟德官网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在學術會堂舉辦了“資本賬戶開放專題研讨會”,就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的前提條件、次序安排、金融風險、國際經驗等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讨論。會議由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長、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張禮卿教授主持。與會的主要嘉賓包括加拿大前财政部副部長、多倫多大學教授及羅特曼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研究所聯合主任Wendy Dobson教授,中國駐國際貨币基金執行董事、前國家外彙管理局副局長、劉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理事長魏本華先生,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主任高海紅研究員,以及中國銀監會研究局副局長張曉樸研究員。bevictor伟德官网青年教師譚小芬、黃志剛、尹力博、方意、鄢莉莉、苟琴和張莉妮等參與了讨論。

張禮卿院長首先熱烈歡迎并介紹了各位嘉賓。随後,在概述了全球資本管制和資本賬戶開放的曆史,以及國内關于資本賬戶開放的最新政策辯論後,張院長提出了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他指出,“資本賬戶的開放與管制”是極具争議的經濟學話題,而近來關于中國是否應該加快資本賬戶開放進程的辯論再次提醒我們,這個問題遠沒有取得共識。當前,我們需要着重思考這樣一些問題:究竟應該如何理解資本賬戶開放的利益和風險?如何理解資本賬戶開放、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如何解讀在不少實證研究中這三者缺乏相關性這一現象?如何理解資本管制和金融監管在經濟後果方面的差别?如何解讀IMF近年來關于資本管制态度的轉變?如果中國在未來五年中加快開放資本賬戶,它将面臨怎樣的風險和政策挑戰?資本賬戶的完全開放是否是人民币國際化的必要條件?中國完全開放資本賬戶将對世界産生怎樣的影響?各國資本賬戶開放的經驗對中國有何啟示和借鑒?

在為期半天的發言和讨論中,Wendy Dobson教授首先發言。她介紹了資本賬戶開放的國際經驗,并對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的次序和條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Dobson教授認為,除了麥金農等人闡述過的财政收支穩定、貿易自由化、彙率自由化等實現資本賬戶開放的先決條件外,強健和競争性的國内金融市場對于開放資本賬戶也至關重要。結合加拿大以及東亞經濟體資本賬戶開放的經驗,她指出,中國開放資本賬戶需要達到一些先決條件,包括:第一,建立完備和健全的金融體系,包括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實現金融市場透明化,建立有效的監管制度;第二,放松對利率的管制,實現利率自由化;第三,實現彙率的自由化。

随後,魏本華理事長從政策制定者的角度讨論了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他指出,央行調統司主張加速這一進程,但困難在于中國需要首先實現利率的自由化,另一個目标是建立一個浮動彙率體系。此外,政策制定者擔憂不夠強健的銀行體系以及缺乏對金融體系的強大監管。對于資本賬戶開放這一政策目标,必需逐步去實現。最後,他指出在開放資本賬戶的過程中中國需要與其它國家和國際組織緊密協作。

高海紅主任肯定了前面幾位專家提到的完全開放資本賬戶的各項先決條件,即利率自由化、浮動彙率以及強健的國内銀行體系和監管機制。她強調,應仔細對待與資本賬戶開放相關的各項政策細節,并詳細讨論了上海自由貿易區這一嘗試。高教授強調金融體系發展及監管對于中國實施資本賬戶開放的重要意義。

張曉樸副局長分析了中國資本賬戶開放對銀行的影響。他首先強調金融市場穩定和強大的金融監管是完全實現資本賬戶自由化的先決條件,然後分析了開放資本賬戶将會對銀行部門帶來的微觀風險和宏觀風險。就微觀風險來說,資本賬戶自由化會令商業銀行的債務管理面臨激烈的競争,利率自由化會對銀行造成沖,資本賬戶自由化也會帶來流動性風險和彙率風險。從宏觀的角度看,突然出現短期的資本外流可能會引發系統性風險,境外出現金融風暴也可能影響中國國内金融市場。最後他提出一個重要的讨論問題,即如何比較保持當前短期資本流動管制的機會成本和加快短期資本賬戶開放的潛在風險。

譚小芬副教授讨論了中國資本賬戶開放後國際資本流動的可能情況。他認為對于直接投資項目,有兩個原因可能導緻FDI在未來出現下降,一是随着中國多項生産要素的放開,中國将失去加工貿易中心的優勢;二是中國政府正在分散外彙儲備,私人部分有很強的意願投資海外。因此,FDI将下降,海外直接投資(ODI)将增加。對于非直接投資部分,也有兩個因素将導緻盈餘出現變化。一是人民币升值預期将結束,二是中國的資本回報率正在降低。

黃志剛副教授首先分析了主要亞洲經濟體在資本賬戶自由化時的經濟發展水平,并且通過對比分析,指出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還不足以支持其實施資本賬戶開放。随後,他逐一評論了人民銀行調統司提出的中國應該加快資本賬戶開放的理由,即:開放的前提條件不重要,中國金融市場已具備較好條件,資本賬戶開放與金融不穩定沒必然關系,三元悖論及利率平價理論對中國不成立,國際經驗沒有表明利率、彙率和資本賬戶改革間應保持一定先後順序等。他認為,這些沒有得到嚴謹論證的觀點很難讓人信服。他強調,資本賬戶每一步改革可能都需要一些特定的前提條件,但是對于這些前提條件仍然不清楚。

尹力博講師讨論了中國資本賬戶開放面臨的門檻限制,包括彙率形成機制不靈活以及金融市場不夠發達。随後,基于對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新近研究,尹力博以銅期貨市場為例,指出中國推動資本賬戶開放可改善中國在商品期貨市場定價權,促進人民币的國際化。因此,在條件具備時,促進商品期貨市場投資可能是推動資本賬戶開放、促進人民币國際化的一條合适途徑。

苟琴講師歸納了人民銀行調統司等支持加快資本賬戶開放的理由,并逐一進行了評論。她認為,資本賬戶開放的經濟增長效應依賴一定的門檻條件和不同流向資本項目的開放;倉促推動海外投資可能伴随高風險;當前資本賬戶管制效率雖然下降但仍顯有效。因此,中國應謹慎應對資本賬戶進一步開放,基于國内條件動态調整資本賬戶開放政策,并确保首先實現利率和彙率自由化。

張莉妮講師認為,中國的股票市場不成熟,債券市場基本沒有發展起來,銀行體系存在大規模政府債務平台貸款,影子銀行規模巨大,金融法規的監管和執行也不到位。基于這些,可以認為,為了最終實現資本賬戶開放,中國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做。

與會學者還就資本賬戶開放的含義、在經濟自由化改革中的順序、開放的具體路線圖、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的目标、人民币國際化與徹底資本賬戶開放的關系等進行了深入讨論和交流。

最後,張禮卿院長對讨論進行了總結。他指出,通過今天的讨論,我們大緻可以有幾點共識。第一,從理論上講,資本賬戶開放确實有可能産生諸多利益,如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實現跨期均衡、分散投資風險、增強宏觀經濟政策的紀律性等,進而促進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但是,所有這些命題和判斷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和經驗支持。第二,資本賬戶開放後,一國經濟将全面暴露在各種國際經濟沖擊之下,經濟和金融的穩定性很可能下降,促進經濟增長等利益也很難真正實現。因此,從政策層面看,資本賬戶的開放需要具備一些基本條件,包括今天各位專家們提到靈活的彙率制度、市場化的金融體系、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等。第三,在研究開放的利弊得失時,應該區别不同期限和形式的資本流動,因為長期資本和短期資本、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的開放後果很不相同;在政策實踐中,對于短期資本控制的放松需要特别是小心。第四,中國的資本賬戶已經相對開放,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繼續開放。由于彙率改革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金融市場及其監管改革也有待繼續深化,現階段資本賬戶的開放仍需穩步推進,選擇性開放,尚不具備加快和全面開放的條件。目前,應該積極推動上海自貿區的改革試驗,為今後資本賬戶進一步開放積累經驗。第五,人民币國際化是一個積極的進程,從長期看,它需要一個開放的資本賬戶支持;但在中短期内,一定程度的資本管制不會嚴重阻礙其發展,因為龐大的離岸人民币市場足以支撐人民币繼續走向國際。



上一條:張禮卿院長率團參加“蒙中貨币金融合作”首屆論壇 下一條:我院喜迎2014級研究生新生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