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講座時間和地點
2015年11月11日下午,15:00-17:00,沙河校區西區主教505
二. 主講人介紹
薛力,政治學(國際政治)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中國對外戰略、中國外交、海洋政策、能源政治、南海問題。出版作品《中國的能源外交與國際能源合作》,有《“馬六甲困境”内涵辨析與中國的應對》、《“一帶一路”面對的外交風險》、《“一帶一路”折射的中國外交風險》等多篇文章刊登在《世界經濟與政治》等刊物。過去一年多圍繞“一帶一路”問題,在《世界知識》、《南風窗》、《中國日報》、《金融時報》中文網、the Diplomat(外交學人)等海内外報刊雜志上發表了三十多篇中英文文章,參加相關部委咨詢活動,出席不少相關會議并舉辦多場講座。
三. 講座内容摘要
新一屆中國政府推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這是未來十年對外關系的頂層設計。為什麼會提出這個戰略呢?這與中國夢有關,就是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就像漢唐時代那樣。但是,這是一個長期目标,需要從周邊開始。作為崛起的大國,身份與利益的調整乃至重構是普遍現象。新一屆中國政府推出“一帶一路”倡議,表明中國的身份與認同發生了變化。地理上,從“東亞國家”調整為“亞洲中心國家”與“歐亞大陸東端大國”。利益追求上,本屆政府的使命是推進中國夢的實現,即把中國從“有全球影響力的地區大國”建設成為“綜合性的全球大國”。這是一個主要針對亞歐大陸中東部國家的拓展戰略,旨在從經濟上帶動周邊國家共同發展,進而成為亞歐大陸公認的帶頭大哥。與内政取決于自身的努力不同,這一戰略成功與否,需要沿線國家的支持與配合。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大國外交,主要是指針對美國、日本、歐盟、蘇聯/俄羅斯等國家的外交,這些國家或者綜合實力強于中國,或者經濟實力強于中國,或者軍事實力強于中國。随着中國實力地位的提升,現在中國的大國外交,是指綜合實力僅次于美國的中國,對上述國家以及巴西、印度、南非等區域大國的外交。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過程中,一些國家在中國外交中的地位将發生變化。表現為:美國依然是重點,但重要的程度下降,而中國周邊國家的重要性上升,“周邊”作為整體的重要性已經不遜色于美國,從可改進的空間角度看甚至超過了美國;周邊國家中,俄羅斯、中亞、東盟的重要性上升,韓國與日本的地位相對下降,尤其是日本;東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第一個樞紐地區,其内部成員在中國外交中的重要性将出現分化。
周邊國家如何看待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戰?針對這個戰略,中國的周邊外交又發生了哪些調整與變化?薛力博士曾就此問題在北京、廣州、深圳、成都、新疆等多個地方講座或者講課,現場聽衆反應都非常熱烈,而且提問踴躍。薛力博士這次在中央财大與學子們分享了他在這些問題上的研究體會,共同探究“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