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A scalar 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 model: Structure and estimation
王輝
《中國科學:數學》
October 2018 Vol. 61 No. 10: 1881-1906
作者簡介:

王輝
王輝,現任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金融數學系,獲理學博士學位(碩博連讀),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訪問學者。2013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同年入選北京市青年英才計劃。主要研究領域:金融時間序列建模、系統性金融風險度量、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全國統計科學研究項目重大項目1項、一般項目1項,bevictor伟德官网青年科研創新團隊支持計劃1項,作為主要人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省部級課題5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譯著2部,在國内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20篇,包括Journal of Econometrics、Econometric Theory、《中國科學.數學》、《世界經濟》、《南開經濟研究》、《統計研究》、《國際金融研究》等。
内容摘要:
The 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 (DCC) model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modeling the conditional correlation of multivariate time series by Engle (2002). However, the stationarity condi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only recently and the asymptotic theory of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the DCC model has not yet to be ful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alternative model, namely the scalar 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 (SDCC) model. Sufficient and easily-checked conditions for stationarity, geometric ergodicity, and β-mixing with exponential-decay rates are provided. We then show the strong consistency and asymptotic normality of the quasi-maximum-likelihood estimator (QMLE) of the model parameters under regular conditions. The asymptotic results are illustrated by Monte Carlo experiments. As a real-data example, the proposed SDCC model is applied to analyzing the daily returns of the FSTE (financial times and stock exchange) 100 index and FSTE 100 futures. Our model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CC model in the sense that the Li-McLeod statistic of the SDCC model is much smaller and the hedging efficiency is higher.

郭豫媚:《央行溝通、适應性學習和貨币政策有效性》
《經濟研究》
2018年第4期,77-91
作者簡介:

郭豫媚
郭豫媚, bevictor伟德官网講師,2016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預期管理、貨币政策和宏觀經濟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經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和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國内外核心期刊發表近20篇學術論文,并在光明網、《經濟參考報》、《中國經濟導報》等媒體和報刊發表多篇資政類文章。主持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等多項國家級課題。
内容摘要:
溝通已成為發達國家央行引導市場預期的主要方式,那麼央行究竟是否應該進行溝通,央行溝通是否能夠提高貨币政策的有效性?為回答上述問題,本文在适應性學習框架下,構建了一個包含央行公共信息和公衆私人信息的動态随機一般均衡模型,刻畫了央行溝通影響公衆學習和預期的傳導機制。這不僅彌補了已有文獻中對公衆預期形成機制刻畫的不足,而且從适應性學習角度為解釋央行溝通提高貨币政策有效性提供了一條新機制。研究發現,由于信息噪聲和學習偏差的存在,公衆預期會偏離理性預期。此時,央行通過提供準确度較高的公共信息不僅能夠降低公衆可獲得信息的噪聲,而且能夠促進公衆的學習過程,降低公衆預期偏差。數值模拟結果表明,央行溝通能夠加快适應性學習向理性預期均衡收斂的速度,降低福利損失,提高貨币政策有效性。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央行溝通存在邊界。當央行的公共信息不如私人信息準确時,央行溝通反而會增加福利損失。因此,對于目前仍不夠重視溝通的中國央行而言,應在提高信息準确度的基礎上重視并加強與市場的溝通,從而提高貨币政策有效性。

彭俞超:《企業“脫實向虛”與金融市場穩定——基于股價崩盤風險的視角》
彭俞超
《經濟研究》
2018年第10期,50-66
作者簡介:

彭俞超
彭俞超,bevictor伟德官网講師,絲路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先後在武漢大學、法國諾歐商學院、bevictor伟德官网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擔任英國杜倫大學訪問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後。主要研究領域:金融與實體經濟、貨币政策。目前已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金融研究》、《中國工業經濟》、《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國内外核心期刊接受或發表二十多篇論文,主持或參與科研課題十餘項。
内容摘要:
近年來,經濟中出現的"脫實向虛"問題引起了政府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從企業金融投資如何影響股價崩盤風險的視角,研究了企業"脫實向虛"對金融市場穩定的影響。通過構建一個包含市場、公司和經理人的三期博弈模型,本文發現,上市公司為了隐藏負面信息而持有金融資産會提升企業股價崩盤的概率。基于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樣本的實證分析驗證了理論模型的結論。平均而言,企業金融投資每增加1個标準差,未來一期的股價崩盤風險約增加5.5%個标準差。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金融投資水平越高的企業與外界的信息不對稱程度也越高。金融投資與股價崩盤風險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在經營風險更高、内部人受監督程度更低的企業中更為顯著。本文的發現揭示出了經濟"脫實向虛"引起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一條路徑。

王雅琦:《人民币彙率、貿易方式與産品質量》
王雅琦、譚小芬
《金融研究》
2018年第3期,71-88
作者簡介:

王雅琦、譚小芬
王雅琦,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經濟學博士。武漢大學數理經濟學學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國際經濟學博士,2015年至今擔任bevictor伟德官网國際金融系講師。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為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學,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身份在《世界經濟》、《金融研究》、Asian Development Review等核心期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曾主持或參與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在内的多項課題。
譚小芬,bevictor伟德官网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bevictor伟德官网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013年“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入選者,2012-201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貨币政策和大宗商品市場的金融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應急管理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後期資助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承擔bevictor伟德官网青年科研創新團隊主持人,在《世界經濟》、《金融研究》、《财貿經濟》、《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動态》、《國際金融研究》、《國際經濟評論》、《China and World Economy》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2000-2006年合并的中國海關數據庫和工業企業數據庫,考察了人民币彙率變動對制造業企業出口産品質量的影響。本研究發現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升出口産品質量。進一步,結合貿易方式,我們發現人民币升值能提高一般貿易産品質量,但卻對加工貿易産品質量産生負面影響。我們對總體質量變動進行分解并計算了各因素貢獻度,發現在樣本期間,存續企業顯著提升了企業産品質量。同時,企業的進入退出會對整體市場産品質量産生重要影響。另外,我們發現人民币升值時,低質量産品相對高質量産品更多地退出市場,從而使得留在市場上的整體産品的質量得到提高,然而這一效應對加工貿易并不明顯。

王汀汀:《FDI與中國企業出口産品質量升級——基于上下遊産業關聯的微觀檢驗》
王汀汀
《金融研究》
2018年第6期,91-108
作者簡介:

王汀汀,經濟學博士,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bevictor伟德官网證券期貨研究所副所長。2004年起在bevictor伟德官网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公司金融、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金融風險管理。主要著作和譯著有《二元結構下的流通權價值研究》、《新三闆市場規範發展研究》、《大資管時代的中國信托理論與實踐》、《銀行風險分析與管理:評估公司治理和金融風險的框架》、《行為投資學手冊》等;主編《公司理财》、《金融機構管理》等教材;在《中國社會科學》、《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國内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上下遊産業關聯視角,實證檢驗了上遊FDI對下遊企業出口産品質量的影響,區别探讨了上遊制造業和上遊服務業FDI的差異性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還進一步分析了二者對不同貿易方式、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地區的下遊企業出口産品質量影響的異質性。實證研究發現:上遊服務業FDI會較顯著地提升下遊企業的出口産品質量,而上遊制造業FDI卻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下遊企業的出口産品質量,上遊綜合FDI由于受中國引資結構問題的影響存在不确定性;同時,分樣本看,上遊FDI主要顯著影響下遊非純加工貿易企業、非國有企業和市場化程度較高地區企業的出口産品質量,而對純加工貿易企業、國有企業和市場化程度較低地區企業的影響不顯著。

彭俞超:《房地産投資與金融效率——金融資源“脫實向虛”的地區差異》
彭俞超
《金融研究》
2018年第8期,51-68
作者簡介:

彭俞超
彭俞超, bevictor伟德官网講師,絲路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先後在武漢大學、法國諾歐商學院、bevictor伟德官网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擔任英國杜倫大學訪問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後。主要研究領域:金融與實體經濟、貨币政策。目前已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金融研究》、《中國工業經濟》、《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國内外核心期刊接受或發表二十多篇論文,主持或參與科研課題十餘項。
内容摘要:
通過構建一個包含投資結構和金融發展的内生增長模型,本文發現,房地産投資占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偏離其最優結構且繼續上升,對金融效率具有抑制效應,不利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而且,這一抑制效應在房地産外部性越弱的地區越強。基于2003-2013年地級市層面的樣本,采用兩階段系統廣義矩估計法和工具變量法的實證分析結果均支持了模型的結論。進一步的分析表明,房地産投資對金融效率的抑制作用在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和房地産銷售狀況較差的地區更強。

張學勇:《券商聲譽損失與公司IPO市場表現——來自中國上市公司IPO造假的新證據》
張學勇
《金融研究》
2018年第10期,141-157
作者簡介:

張學勇
張學勇,bevictor伟德官网研究生院副院長,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資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中國博士後基金一項,并在Financial Management,Asia-Pacific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經濟研究》、《管理科學學報》、《金融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等重要期刊發表論文多篇,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支持計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員(CPA)。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共同基金與對沖基金的業績評價、策略分析;量化投資策略構造與數據回測;私人股權投資基金與風險投資的投資策略與回報渠道;公司并購、重組、IPO與價值創造。主要講授課程:實證金融學、量化投資、高級财務報表分析、大數據、互聯網與金融創新、股權投資與資本運作。
内容摘要:
理論研究表明聲譽好的券商在公司IPO過程中能發揮認證作用,但是在實證中學者們對于券商聲譽是否真的發揮了認證功能仍然莫衷一是。與國内外文獻中普遍采用的券商市場份額、排名等間接聲譽指标不同,本文以中國券商所承銷的公司IPO過程違規造假為新的研究視角,從聲譽損失的角度重新衡量了券商聲譽,并以公司IPO後市場表現檢驗了券商聲譽的認證效應。實證研究表明,相較聲譽受損的券商,聲譽未受損的券商确實具有更好的認證效果,具體表現在:(1)從同一時期來看,相較于那些沒有被披露承銷過IPO違規造假公司的券商,承銷過IPO違規造假公司的券商再次承銷的公司IPO發行抑價率較高,股票長期回報率較低;(2)對于同一券商,相對于在IPO違規造假披露之前,在披露之後(聲譽受損)券商所承銷的公司IPO表現為顯著較高的發行抑價率和顯著較低的股票長期回報率;(3)基于雙重差分模型的結果依然支持上述結論。實證結果還表明相對于傳統的券商聲譽指标,基于IPO造假構建的聲譽損失指标更加有效。

黃志剛、黃昌利:《開放經濟下中國的貨币需求函數——基于ARDL邊限檢驗法的證據》
黃志剛、黃昌利
《經濟學季刊》
2018年第1期,73-102
作者簡介:

黃志剛、黃昌利
黃志剛,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院長助理。201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開放宏觀經濟學、國際金融和貨币經濟學,擅長動态随機一般均衡理論(DSGE)的建模和應用。他的博士論文《資本流動視角下外部不平衡的原因和治理研究》獲得2012年度“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并榮獲2013年度“北京大學曹鳳岐金融發展基金‘優秀金融學博士獎’”,被業界機構評為“2017年度中國青年經濟學家”。曾在《經濟研究》、《世界經濟》、《經濟學(季刊)》、《金融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等國内外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
黃昌利,北航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畢業,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研究員,絲路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金融學、彙率經濟學、金融統計分析等問題。曾在《經濟學(季刊)》、《金融研究》、《宏觀經濟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
内容摘要:
基于具有微觀基礎的開放經濟理論,并考慮我國金融賬戶管制等特征,構建了開放經濟的貨币需求函數(MDF)。理論分析發現,MDF決定因素中不僅包括國内因素,還包括彙率、外國利率、外國通脹率等開放經濟因素。采用前沿的ARDL邊限檢驗法,經驗分析發現MDF存在協整關系;在長期上,持續的彙率升值(及預期)将降低貨币需求,存在"資産組合調整效應",在短期上,彙率升值(及預期)将增加貨币需求,存在"預期效應";引入了滾動ARDL邊限法檢驗MDF的穩定性。

王忏:《彙率傳遞異質性、中間品貿易與中國貨币政策》
王忏
《世界經濟》
2018年第7期,25-48
作者簡介:

王忏
王忏, bevictor伟德官网講師,經濟學博士。研究領域宏觀經濟學,在《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Open Economies Review》,《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The B.E.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經濟研究》,《世界經濟》等雜志上發文。擔任《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China Economic Review》,《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Macroeconomic Dynamics》,《Open Economies Review》,《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World Development》,《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經濟學動态》等雜志匿名審稿人。
内容摘要:
中國是中間品和消費品的重要進口國,且彙率對二者國内價格的傳遞程度存在差異。本文分析了彙率不完全傳遞和中間品貿易對貨币政策的影響。基準模型中,中間品作為投入要素生産消費品,進口中間品傳遞程度影響本國中間品産出和消費品價格,進口消費品傳遞程度影響本國消費品産出和中間品價格。由于本國消費品價格黏性較高,消費品價格波動成為決定福利的重要因素,因此中間品彙率傳遞程度對政策影響更為顯著。此外,敏感性分析發現,貨币政策的福利依賴于進口中間品與消費品的相對彙率傳遞程度。當進口中間品傳遞程度低于消費品時,中央銀行應釘住本國消費品價格;反之,則應穩定中間品價格。

王雅琦:《彙率變動、融資約束與出口企業研發》
王雅琦
《世界經濟》
2018年第7期,75-97
作者簡介:

王雅琦
王雅琦,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經濟學博士。武漢大學數理經濟學學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國際經濟學博士,2015年至今擔任bevictor伟德官网國際金融系講師。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為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學,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身份在《世界經濟》、《金融研究》、Asian Development Review等核心期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曾主持或參與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在内的多項課題。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2000-2007年匹配的中國海關和工業企業數據庫數據,探究彙率變動對中國制造業出口企業研發支出的影響,并進一步區分處于不同融資約束狀況下企業的異質反應。結果表明,企業層面實際有效彙率上升(本币升值)顯著促進了出口企業研發支出增加,且企業受到的融資約束越輕,這種效應越明顯。進一步研究發現,競争渠道和中間品進口渠道為實際有效彙率上升促進出口企業研發的兩個可能渠道。本文在微觀層面上證明了融資約束在出口企業創新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為加快金融市場化改革及改善出口企業融資環境提供了政策依據。

彭俞超、黃志剛:《經濟“脫實向虛”的成因與治理:理解十九大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彭俞超、黃志剛
《世界經濟》
2018年第9期,3-25
作者簡介:

彭俞超、黃志剛
彭俞超, bevictor伟德官网講師,絲路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先後在武漢大學、法國諾歐商學院、bevictor伟德官网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擔任英國杜倫大學訪問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後。主要研究領域:金融與實體經濟、貨币政策。目前已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金融研究》、《中國工業經濟》、《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國内外核心期刊接受或發表二十多篇論文,主持或參與科研課題十餘項。
黃志剛,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院長助理。201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開放宏觀經濟學、國際金融和貨币經濟學,擅長動态随機一般均衡理論(DSGE)的建模和應用。他的博士論文《資本流動視角下外部不平衡的原因和治理研究》獲得2012年度“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并榮獲2013年度“北京大學曹鳳岐金融發展基金‘優秀金融學博士獎’”,被業界機構評為“2017年度中國青年經濟學家”。曾在《經濟研究》、《世界經濟》、《經濟學(季刊)》、《金融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等國内外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
内容摘要: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是十九大報告對金融工作的重要要求。本文以金融體制為出發點,通過構建兩部門内生融資約束模型,研究中國經濟出現的"脫實向虛"問題。在企業缺少直接融資方式的情況下,模型中銀行差别性對待風險異質性企業,将導緻企業金融化和影子銀行的形成。經營風險越小的企業能夠從銀行獲得越多的信貸支持,進而将多餘的資金投向影子銀行體系,造成企業金融化。這一影響在國有銀行占比較低的地區更嚴重。基于此,本文提出一個系統的金融體制改革框架,以實現金融穩定和經濟效率的雙重改進。

王雅琦:《出口産品質量與中間品供給》
王雅琦
《管理世界》
2018年第8期,30-40
作者簡介:

王雅琦
王雅琦,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經濟學博士。武漢大學數理經濟學學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國際經濟學博士,2015年至今擔任bevictor伟德官网國際金融系講師。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為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學,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身份在《世界經濟》、《金融研究》、Asian Development Review等核心期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曾主持或參與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在内的多項課題。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中國海關數據庫和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對全球金融危機前後我國出口産品質量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我們的分析表明,金融危機後我國出口産品質量經曆了較大程度的下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間品進口下降帶來的負面沖擊。我們還發現,這一負面沖擊對國内各個行業的不良影響并不均衡,其中,國内上遊産能可以迅速提升的行業,所受影響較小。通過産品層面的動态分析,我們還發現,中間品進口的下降,還會通過高質量産品的進入減少、退出增加,而影響到出口産品質量的變動。我們的研究豐富了有關文獻,而且,在當前一些發達國家欲對我國實施高科技中間品出口限制的背景下,在我國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的戰略進程中,我們的研究也有較強的政策價值。

尹力博:《技術指标能夠預測商品期貨價格嗎?來自中國的證據》
尹力博
《管理科學學報》
2018年第6期,99-109
作者簡介:

尹力博
尹力博,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管理學博士。2013年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主持并參與國家和省部級基金項目9項,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管理科學學報》、Quantitative Finance、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Energy Economics等國内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
内容摘要:
基于移動價格平均、動量和移動交易量平均三類技術指标,研究了其對中國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的預測效果,并以基于宏觀變量的預測為基準比較分析了其預測能力.主要結論如下,第一,技術指标能夠在樣本内和樣本外檢驗中有效預測我國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其預測效果顯著超過已有文獻中廣泛使用的宏觀經濟指标.第二,對于不同的模型設定和數據頻率,技術指标預測效果表現穩健.第三,從資産配置角度出發,基于技術指标的預測具有顯著經濟意義,能夠顯著提高資産配置效率,獲得超額收益.相關結果能夠為大宗商品投資及風險管理提供經驗和策略支持。

李建軍:《“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與金融要素》
李建軍
《國際金融研究》
2018年第2期,8-18
作者簡介:

李建軍
李建軍,經濟學博士,現任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院長、博士生導師,全國金融青聯委員。中國人民大學财政bevictor伟德官网博士畢業,bevictor伟德官网金融學博士後。2006-2007年訪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入選2005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4年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2015年北京市教學名師。作為首席專家承擔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研究》,曾榮獲過校級“優秀教師”、“優秀共産黨員”等稱号,以及優秀教學獎。主要承擔《金融學》、《金融統計分析》等課程教學,研究領域為貨币金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與民間金融等。2003年以來,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縱向課題7項。獲得過全國高等學校優秀研究成果獎,教育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融學會、中國統計學會和北京市教學與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5項。近年來,在《China Economic Review》、《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SSCI期刊發表論文5篇,以及在Oxford University Press主編出版《Informal Finance in China:American and Chinese Perspectives》、ASERS Publishing出版book chapter等成果;在《金融研究》、《國際金融研究》等CSSCI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未觀測金融與經濟運行》、《金融業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研究》等著作,主編出版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金融統計分析實驗教程》等。
内容摘要:
從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起步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将産生怎樣的影響?本文運用RSR和TOPSIS綜合評價法,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水平進行了評價,在此基礎上實證檢驗了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發現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水平對提升經濟總量、人均産出水平,降低失業水平具有顯著作用。在此基礎上,本文研究了金融要素對基礎設施綜合水平的影響。結果顯示,融資風險、融資效率與融資成本等金融要素是制約"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因素。由此,本文提出了"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的啟示性對策建議。

彭俞超:《金融業相對盈利性與經濟增長——來自121個國家的國際經驗》
彭俞超
《國際金融研究》
2018年第8期,23-32
作者簡介:

彭俞超
彭俞超, bevictor伟德官网講師,絲路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先後在武漢大學、法國諾歐商學院、bevictor伟德官网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擔任英國杜倫大學訪問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後。主要研究領域:金融與實體經濟、貨币政策。目前已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金融研究》、《中國工業經濟》、《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國内外核心期刊接受或發表二十多篇論文,主持或參與科研課題十餘項。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121個國家的面闆數據,采用能夠克服内生性的兩階段系統GMM估計方法,對金融業相對盈利性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研究結果表明,金融業相對盈利性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穩健的倒U型曲線關系;當金融業與非金融業的淨資産收益率趨于相等時,經濟增長最快。采用不同收入水平和金融危機前後的子樣本檢驗,均不改變上述結論。進一步機制分析表明,較高的金融業盈利性能夠促進金融深化而推動經濟增長;剔除這一影響後,金融業盈利性提高可能會對經濟增長産生負面影響,且該負面影響在銀行效率較低的國家和地區更加嚴重。

黃瑜琴:《管控股指期貨的救市政策有效嗎?——基于現貨市場波動率的視角》
黃瑜琴
《國際金融研究》
2018年第9期,87-96
作者簡介:

黃瑜琴
黃瑜琴, 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學士,香港大學經濟bevictor伟德官网金融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有限關注與資本市場、波動率市場,IPO,,她曾在《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發表學術文章,先後獲得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及面上項目資助,工作論文入選2016美國金融年會(AFA),2008、2011、2016年金融管理協會年會(FMA)等一流國際學術會議。
内容摘要:
2015年中國股票市場出現異常波動,中金所出台了提高交易手續費及保證金比例等限制股指期貨的救市政策。本文運用雙重差分模型(DID),将滬深300及中證500指數成分股作為實驗組,匹配相應的非成分股,研究限制股指期貨政策對于不同組别股票波動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對滬深300和中證500指數成分股,該政策短期内顯著降低了股票現貨市場的波動率;進一步研究發現,對那些噪音交易含量高的股票,政策的效果更明顯。

譚小芬:《新興市場國家非金融企業債務:現狀、成因、風險與對策》
譚小芬
《國際經濟評論》
2018年第5期,61-77+5
作者簡介:

譚小芬
譚小芬,bevictor伟德官网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bevictor伟德官网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013年“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入選者,2012-201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貨币政策和大宗商品市場的金融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應急管理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後期資助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承擔bevictor伟德官网青年科研創新團隊主持人,在《世界經濟》、《金融研究》、《财貿經濟》、《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動态》、《國際金融研究》、《國際經濟評論》、《China and World Economy》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内容摘要:
全球金融危機後,新興市場國家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規模的快速上升,以及随之而來的潛在債務風險問題,引發了衆多學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關注和擔憂。這種擔憂的背後,除了新興市場國家不斷惡化的宏觀基本面和企業财務狀況以外,全球金融環境正在由異常寬松轉向緊縮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随着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相繼退出量化寬松貨币政策,全球利率水平的不斷上漲會給新興市場國家企業帶來更大債務償還壓力,特别是那些發行美元計價債務的企業。盡管新興市場國家非金融企業部門當前并不必然會面臨債務危機,但多數新興市場國家中非金融企業綜合财務狀況已接近"高破産概率"的邊緣。不斷上漲的宏觀杠杆率以及不斷惡化的企業财務狀況始終是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的巨大隐患。因此,有必要實施一系列措施推動新興市場國家非金融企業部門平穩去杠杆。

苟琴:《資本賬戶開放與經濟增長——長短期效應及渠道研究》
苟琴
《經濟科學》
2018年第2期,45-59
作者簡介:

苟琴
苟琴, 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2014年在北京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9年在南開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011年至2012年在美國紐約大學訪問。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國際金融、宏觀經濟、實證銀行經濟等。曾在China Economic Review,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管理世界》、《世界經濟》及《金融研究》等期刊發表10餘篇學術論文。曾獲得澳大利亞中國經濟學會(CESA)最佳論文、《金融研究》優秀論文、中國新興經濟體研究會優秀論文等學術獎項。曾多次參加國内外高水平學術會議。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等課題。
内容摘要:
本文在開放經濟下的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中,引入技術促進渠道,提出資本賬戶開放影響經濟增長的兩大假說:(1)若資本賬戶開放僅促進資本積累,那麼資本賬戶開放僅會在短期促進經濟增長,長期内經濟将回歸開放前的增長路徑;(2)若資本賬戶開放顯著促進技術進步,那麼長期經濟增長将達到更高的水平。為檢驗上述假說,本文基于182個國家1960到2011年的面闆數據,考察資本賬戶開放對經濟增長的短期和長期效應,并進一步檢驗資本賬戶開放對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的長期和短期影響。通過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和一系列的穩健檢驗,我們發現資本賬戶開放在短期和長期均顯著地促進了經濟增長,短期增長效應來源于資本賬戶開放促進了資本積累,長期增長效應來源于資本賬戶開放促進了技術進步率。本文首次嘗試解構了資本賬戶開放對于經濟增長的作用渠道以及長短期效應。

吳偎立:《分析師數量與分析師信息質量》
吳偎立
《經濟科學》
2018年第12期
作者簡介:

吳偎立
吳偎立,bevictor伟德官网應用金融系副教授。201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師從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劉力教授和長江商學院歐陽輝教授,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資産定價、公司金融、資産定價與道德風險的混合模型。曾在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經濟學季刊》、《金融研究》上發表論文多篇。
内容摘要:
伴随着我國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證券分析師的隊伍規模經曆了先大幅上升後逐步下降的過程。那麼,分析師人數波動對分析師信息供給質量有何影響?本文針對此問題進行了實證研究。總體而言,分析師人數增多降低了在位分析師信息質量。此外,不同特征分析師的數量波動對分析師信息質量影響不同。高經驗值分析師和明星分析師進入增多有負面影響,退出增多有正面影響;低經驗值分析師進入和退出人數變動,非明星分析師進入和退出人數變動,對分析師信息質量無顯著影響。低經驗值分析師和非明星分析師的影響結果,可以用羊群效應來解釋,而高經驗值分析師和明星分析師的影響結果,可以用惡性競争來解釋。

方意:《金融市場對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的溢出效應及渠道識别研究》
方意
《南開經濟研究》
2018年第5期
作者簡介:

方意
方意,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經濟學博士,金融風險管理師(FRM),bevictor伟德官网金融課程現代化教學創新中心主任,國際金融研究中心、銀行業研究中心、絲路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包含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金融周期等。在國内外權威期刊《經濟研究》(1篇)、《管理世界》(2篇)、《世界經濟》(2篇)、《經濟學(季刊)》(2篇)、《金融研究》(3篇)、《Journal of Forecasting》等發表30餘篇文章,中英文工作論文10餘篇。研究論文被《世界經濟年鑒2017》評為世界經濟學總榜2016年TOP1第6名以及分榜“全球宏觀經濟學”TOP10第1名,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經濟學界頭條等重要媒體轉載,獲得南開大學優秀博士論文。近年來先後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重大攻關課題子課題等6項課題,參與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在内10餘項課題,并為《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經濟》、《經濟學季刊》、《金融研究》等10餘家期刊審稿30餘篇,受邀參加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财經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浙江财經大學等高校的學術講座,參加學術會議10餘次。
内容摘要:
将銀行業納入到包含金融市場以及銀行業在内的金融體系框架下,從金融市場對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的溢出效應入手,刻畫更加内生性的系統性風險。考慮金融市場風險溢出效應構造的銀行業系統性風險指标,其風險敏感性更強,能識别出樣本期間的三次系統性風險事件,并可以将中國銀行業系統性風險分為三個階段。不同金融市場的溢出效應存在差異性,其中房地産市場和股票市場溢出效應最高,對中國銀行業系統性風險貢獻最大。根據金融市場溢出效應的解析式進行溢出效應的渠道識别,發現房地産市場、股票市場自身較大的風險以及銀行在這些市場的風險承擔對系統性風險的溢出效應發揮着關鍵性作用。最後,為有效防範銀行業系統性風險,提出控制風險源波動、加強銀行影子業務監控以及進一步完善逆周期監管政策等建議。

黃昌利:《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國際比較研究》
黃昌利
《宏觀經濟研究》
2018年第3期,163-175
作者簡介:

黃昌利
黃昌利,北航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畢業,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研究員,絲路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金融學、彙率經濟學、金融統計分析等問題。曾在《經濟學(季刊)》、《金融研究》、《宏觀經濟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
内容摘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金融消費者保護成為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金融消費者保護水平的高低對于改進一國金融服務水平具有決定性影響。本文利用世界銀行全球金融發展數據庫、銀行監管調查數據庫等數據,構建了金融消費者保護指标,對2004—2015年間41個國家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水平進行了國際比較。研究發現,發達國家金融消費者保護水平普遍高于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國民受教育水平、信貸便利度、信息科技水平、金融監管制度及城市化水平等因素是影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金融消費者保護水平的共同因素,差異主要體現在發達國家受信息科技水平因素的影響較為顯著,而國民受教育水平因素則顯著作用于發展中國家。

譚小芬:《全球經濟政策不确定性對新興經濟體資本流動的影響》
譚小芬
《财貿經濟》
2018年第3期,35-49
作者簡介:

譚小芬
譚小芬,bevictor伟德官网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bevictor伟德官网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013年“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入選者,2012-201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貨币政策和大宗商品市場的金融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應急管理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後期資助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承擔bevictor伟德官网青年科研創新團隊主持人,在《世界經濟》、《金融研究》、《财貿經濟》、《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動态》、《國際金融研究》、《國際經濟評論》、《China and World Economy》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33個新興經濟體1997—2013年的季度數據,分析了全球經濟政策不确定性對新興經濟體資本流動的影響。結果發現,全球經濟政策不确定性對于新興經濟體資本流動的影響具有非線性特征。當全球經濟政策不确定性較低時,經濟增長和經濟政策不确定性成為資本流動的主導因素;而當全球經濟政策不确定性較高時,利差成為主要的影響因素。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危機後全球經濟政策不确定性對資本流動的影響相對危機前有所減弱,而且全球經濟政策不确定性主要影響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對直接投資影響較小。本文的政策含義在于,各國政府應當維護宏觀經濟穩定性,增加政策透明度和可預見性,避免資本流動的大進大出給經濟帶來的不利沖擊。

方意:《中國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和靶向性研究》
方意
《财貿經濟》
2018年第10期,75-90
作者簡介:

方意
方意,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經濟學博士,金融風險管理師(FRM),bevictor伟德官网金融課程現代化教學創新中心主任,國際金融研究中心、銀行業研究中心、絲路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包含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金融周期等。在國内外權威期刊《經濟研究》(1篇)、《管理世界》(2篇)、《世界經濟》(2篇)、《經濟學(季刊)》(2篇)、《金融研究》(3篇)、《Journal of Forecasting》等發表30餘篇文章,中英文工作論文10餘篇。研究論文被《世界經濟年鑒2017》評為世界經濟學總榜2016年TOP1第6名以及分榜“全球宏觀經濟學”TOP10第1名,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經濟學界頭條等重要媒體轉載,獲得南開大學優秀博士論文。近年來先後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重大攻關課題子課題等6項課題,參與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在内10餘項課題,并為《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經濟》、《經濟學季刊》、《金融研究》等10餘家期刊審稿30餘篇,受邀參加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财經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浙江财經大學等高校的學術講座,參加學術會議10餘次。
内容摘要:
本文在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基礎上提出靶向性的概念,并對兩者的相互影響機制進行系統梳理。然後,本文利用定性向量自回歸模型和曆史方差分解研究2005—2017年我國貸款價值比、法定準備金率政策對貸款增速、房地産價格增速等金融穩定目标的有效性和靶向性。研究結果表明:(1)貸款價值比政策以房價為靶向目标,以貸款為非靶向目标;法定準備金率政策同時以貸款和房價為靶向目标。(2)貸款價值比政策對靶向目标的有效性較強,對非靶向目标的有效性較弱;法定準備金率政策對兩個靶向目标的有效性均較強。(3)動态來看,2008年金融危機前後,宏觀審慎政策與金融穩定目标的相互作用機制發生結構性變化。危機爆發後,政策工具對監管目标的有效性和靶向性顯著提高,兩個宏觀審慎政策對房地産的調控由逆周期轉為順周期。

張學勇:《基于網絡大數據挖掘的實證資産定價研究進展》
張學勇
《經濟學動态》
2018年第6期,129-140
作者簡介:

張學勇
張學勇,bevictor伟德官网研究生院副院長,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資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中國博士後基金一項,并在Financial Management,Asia-Pacific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經濟研究》、《管理科學學報》、《金融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等重要期刊發表論文多篇,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支持計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員(CPA)。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共同基金與對沖基金的業績評價、策略分析;量化投資策略構造與數據回測;私人股權投資基金與風險投資的投資策略與回報渠道;公司并購、重組、IPO與價值創造。主要講授課程:實證金融學、量化投資、高級财務報表分析、大數據、互聯網與金融創新、股權投資與資本運作。
内容摘要:
随着計算機科學的飛速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使用,互聯網記錄了人們越來越多的網絡行為,網絡大數據為分析投資者關注和投資者情緒提供了可能,基于網絡大數據挖掘的實證資産定價逐漸引起了國内外學者的重視。本文總結了近年文獻中網絡大數據與投資者關注和投資者情緒的主要研究方法,整理了基于四種類型網絡大數據的研究,包括網絡新聞數據、搜索引擎數據、社交網絡數據和網絡論壇數據,分析了投資者關注和投資者情緒對資産價格影響及其傳遞機制。

彭俞超、李建軍:《經濟政策不确定性與企業金融化》
彭俞超、李建軍
《中國工業經濟》
2018年第1期,137-155
作者簡介:

彭俞超、李建軍
彭俞超,bevictor伟德官网講師,絲路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先後在武漢大學、法國諾歐商學院、bevictor伟德官网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擔任英國杜倫大學訪問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後。主要研究領域:金融與實體經濟、貨币政策。目前已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金融研究》、《中國工業經濟》、《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國内外核心期刊接受或發表二十多篇論文,主持或參與科研課題十餘項。
李建軍,經濟學博士,現任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院長、博士生導師,全國金融青聯委員。中國人民大學财政bevictor伟德官网博士畢業,bevictor伟德官网金融學博士後。2006-2007年訪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入選2005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4年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2015年北京市教學名師。作為首席專家承擔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研究》,曾榮獲過校級“優秀教師”、“優秀共産黨員”等稱号,以及優秀教學獎。主要承擔《金融學》、《金融統計分析》等課程教學,研究領域為貨币金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與民間金融等。2003年以來,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縱向課題7項。獲得過全國高等學校優秀研究成果獎,教育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融學會、中國統計學會和北京市教學與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5項。近年來,在《China Economic Review》、《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SSCI期刊發表論文5篇,以及在Oxford University Press主編出版《Informal Finance in China:American and Chinese Perspectives》、ASERS Publishing出版book chapter等成果;在《金融研究》、《國際金融研究》等CSSCI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未觀測金融與經濟運行》、《金融業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研究》等著作,主編出版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金融統計分析實驗教程》等。
内容摘要:
當前中國出現的經濟"脫實向虛"問題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國内外研究均表明,經濟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将顯著抑制企業實體經濟投資,那麼,此消彼長,企業金融化是否也是經濟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結果?本文采用2007—2015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季度數據,利用實證分析解答了這一問題。分析結果表明:總體看,經濟政策不确定性上升顯著抑制了企業金融化趨勢。分地區和行業看,經濟政策不确定性對企業金融化趨勢的抑制效應在中西部地區、競争更激烈的行業更為顯著。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經濟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不僅會對企業金融資産投資的總量造成影響,還會對企業金融資産配置結構産生影響。企業出于金融市場風險和經營風險的考慮,會減持投機性金融資産,并且增持保值性金融資産。本文還發現,受融資約束更弱的企業,其金融化趨勢受經濟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抑制作用更大。這表明中國企業金融化的主要動機是利潤追逐,而非預防性儲蓄。本文的研究對政府引導經濟"脫虛向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張學勇、陳銳:《行業配置與基金業績:基于行業集中度和行業活躍度的研究》
張學勇、陳銳
《數理統計與管理》
2018年第3期,478-491
作者簡介:

張學勇、陳銳
張學勇,bevictor伟德官网研究生院副院長,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資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中國博士後基金一項,并在Financial Management,Asia-Pacific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經濟研究》、《管理科學學報》、《金融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等重要期刊發表論文多篇,2011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支持計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員(CPA)。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共同基金與對沖基金的業績評價、策略分析;量化投資策略構造與數據回測;私人股權投資基金與風險投資的投資策略與回報渠道;公司并購、重組、IPO與價值創造。主要講授課程:實證金融學、量化投資、高級财務報表分析、大數據、互聯網與金融創新、股權投資與資本運作。
陳銳,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中國資産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金融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資産定價,利率期限結構模型,市場微觀結構,基金業績評價。曾在Financial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Finance Research Letter, Applied Economics,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 Asia-Pacific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金融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曾在中國金融國際年會、中國金融工程年會、世界金融年會、澳大利亞金融與銀行年會、清華大學、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西南财經大學、江西财經大學等宣講論文。
内容摘要:
行業配置在基金"自上而下"的投資策略中十分重要,但限于中國市場基金投資組合詳細持倉信息不公開的問題,我們無法對行業配置權重做出準确的估計。本文提出一套狀态空間下的Return-based模型,使用卡爾曼濾波方法近似估計主動型基金的行業配置比例,進而構建行業集中度指标和行業活躍度指标。使用2004-2013年間我國主動型基金的回報率和股票回報率的數據,本文實證檢驗了行業集中度和行業活躍度與基金業績和資金淨流量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行業集中度和行業活躍度都和基金的業績正相關;而行業集中度無法顯著影響基金的資金淨流量,行業活躍度與基金的資金淨流量呈現顯著正向關系。這說明相比基金某一時間點的行業配置情況的行業集中度指标,測度基金在一段時間内的行業配置情況的行業活躍度指标更能全面、準确地反映基金管理人在行業層面操作能力。

譚小芬:《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與金融市場的雙向溢出效應——基于BEKK-GARCH模型和溢出指數法的實證研究》
譚小芬
《中國軟科學》
2018年第8期,31-48
作者簡介:

譚小芬
譚小芬,bevictor伟德官网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bevictor伟德官网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013年“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入選者,2012-201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貨币政策和大宗商品市場的金融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應急管理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後期資助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承擔bevictor伟德官网青年科研創新團隊主持人,在《世界經濟》、《金融研究》、《财貿經濟》、《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動态》、《國際金融研究》、《國際經濟評論》、《China and World Economy》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内容摘要:
大宗商品的金融化改變了其傳統定價機制,不從市場間和市場内産品間全面地研究大宗商品價格的溢出效應就很難抓住商品價格溢出效應的本質特征。基于原油、天然氣、黃金、銀、銅、鋁、小麥和玉米8種代表性商品,以及股票指數、債券指數、美元外彙、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4類金融資産的價格數據,本文通過建立非對角的BEKK-GARCH和Diebold構造的基于VAR模型的溢出指數方法,從收益率和波動率兩個視角研究了商品市場與金融市場之間的雙向溢出關系。結果發現:(1)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與金融市場之間存在雙向溢出效應;(2)收益溢出與波動溢出的特征與變化趨勢有很大不同,這些差别與全球性危機和商品市場狀況相關。基于研究結論,本文認為應從商品金融化的視角調控監管商品價格。

李建軍、彭俞超:《内外融資條件、融資約束與企業績效——來自京津冀地區企業調查的新證據》
李建軍、彭俞超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18年第7期,88-99
作者簡介:

李建軍、彭俞超
李建軍,經濟學博士,現任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院長、博士生導師,全國金融青聯委員。中國人民大學财政bevictor伟德官网博士畢業,bevictor伟德官网金融學博士後。2006-2007年訪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入選2005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4年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2015年北京市教學名師。作為首席專家承擔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研究》,曾榮獲過校級“優秀教師”、“優秀共産黨員”等稱号,以及優秀教學獎。主要承擔《金融學》、《金融統計分析》等課程教學,研究領域為貨币金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與民間金融等。2003年以來,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縱向課題7項。獲得過全國高等學校優秀研究成果獎,教育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融學會、中國統計學會和北京市教學與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5項。近年來,在《China Economic Review》、《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SSCI期刊發表論文5篇,以及在Oxford University Press主編出版《Informal Finance in China:American and Chinese Perspectives》、ASERS Publishing出版book chapter等成果;在《金融研究》、《國際金融研究》等CSSCI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未觀測金融與經濟運行》、《金融業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研究》等著作,主編出版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金融統計分析實驗教程》等。
彭俞超,bevictor伟德官网講師,絲路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先後在武漢大學、法國諾歐商學院、bevictor伟德官网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擔任英國杜倫大學訪問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後。主要研究領域:金融與實體經濟、貨币政策。目前已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金融研究》、《中國工業經濟》、《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國内外核心期刊接受或發表二十多篇論文,主持或參與科研課題十餘項。
内容摘要:
基于獨特的京津冀地區企業調查數據和克服内生性的結構方程模型,本文對融資約束的成因及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分析結果表明,企業自身條件和外部市場環境均對融資約束有重要影響,且企業自身條件對融資約束的影響更強。總的融資約束指标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不顯著。在區分融資約束的不同維度後,本文發現,融資可得性提高顯著促進了企業績效提升,融資頻率增加卻降低了企業績效,而融資獲得速度(等待時間)對企業績效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影響。進一步的分析表明,無論是正規融資渠道,還是非正規融資渠道,上述結論仍然成立。利用多種政策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改善企業的自身條件,是緩解融資約束的最有效辦法。

譚小芬:《信息不對稱下基于回購的供應鍊金融決策研究》
譚小芬
《南開經濟研究》
2018年第1期,104-123
作者簡介:

譚小芬
譚小芬,bevictor伟德官网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bevictor伟德官网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013年“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入選者,2012-201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貨币政策和大宗商品市場的金融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應急管理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後期資助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承擔bevictor伟德官网青年科研創新團隊主持人,在《世界經濟》、《金融研究》、《财貿經濟》、《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動态》、《國際金融研究》、《國際經濟評論》、《China and World Economy》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内容摘要:
本文建立了一個由銀行、資金充裕的供應商以及有資金約束的零售商組成的供應鍊金融系統。在傳統報童模型的基礎上,結合博弈論以及信息不對稱理論建立了三個緊密相關的雙層Stackelberg模型,分别研究了在信息完全對稱以及信息不對稱下供應鍊金融系統各主體的最優決策,對比分析了兩者之間的差異,并着重研究了供應商回購比例以及零售商自有資金水平對于決策結果的影響。結果發現,信息不對稱會導緻銀行貸款利率偏高,供應商的回購比例以及零售商的自有資金水平會對利率以及訂購量産生影響,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實施存貨質押并共享信息的模式可有效減少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效率損失。

譚小芬:《中國債券市場發展與人民币國際化》
譚小芬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年第2期,130-144
作者簡介:

譚小芬
譚小芬,bevictor伟德官网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bevictor伟德官网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2012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013年“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入選者,2012-201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貨币政策和大宗商品市場的金融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應急管理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後期資助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承擔bevictor伟德官网青年科研創新團隊主持人,在《世界經濟》、《金融研究》、《财貿經濟》、《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動态》、《國際金融研究》、《國際經濟評論》、《China and World Economy》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内容摘要:
在人民币被納入SDR、A股被納入MSCI指數、"一帶一路"穩步推進等有利環境下,中國推出了"債券通",以期通過開放和發展債券市場、鞏固香港離岸人民币金融中心地位、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币資産持有比例等渠道,促進人民币向國際儲備貨币轉變。人民币國際化需要一個較為完善的金融市場作為支撐,尤其是隻有較具規模、深度和流動性的債券市場,才能給全球投資者提供較為穩定回報的基礎資産。中國應該完善債券市場監管框架、評級體系和發行制度,深化債券市場的層次、品種、期限結構和衍生品市場,充分發揮債券市場開放對人民币國際化的推動作用,加快提升人民币的國際地位。

李建軍:《“一帶一路”倡議是否增進了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績效?》
李建軍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第4期,61-73
作者簡介:

李建軍
李建軍,經濟學博士,現任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院長、博士生導師,全國金融青聯委員。中國人民大學财政bevictor伟德官网博士畢業,bevictor伟德官网金融學博士後。2006-2007年訪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入選2005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4年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2015年北京市教學名師。作為首席專家承擔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研究》,曾榮獲過校級“優秀教師”、“優秀共産黨員”等稱号,以及優秀教學獎。主要承擔《金融學》、《金融統計分析》等課程教學,研究領域為貨币金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與民間金融等。2003年以來,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縱向課題7項。獲得過全國高等學校優秀研究成果獎,教育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融學會、中國統計學會和北京市教學與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5項。近年來,在《China Economic Review》、《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SSCI期刊發表論文5篇,以及在Oxford University Press主編出版《Informal Finance in China:American and Chinese Perspectives》、ASERS Publishing出版book chapter等成果;在《金融研究》、《國際金融研究》等CSSCI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未觀測金融與經濟運行》、《金融業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研究》等著作,主編出版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金融統計分析實驗教程》等。
内容摘要:
當前,中國勾勒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從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起步。利用2002—2016年間的全球樣本數據,對"一帶一路"倡議能否增進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績效進行了考察。研究發現:"一帶一路"倡議顯著增進了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績效,且對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績效的正向影響正逐年擴大。本文使用不同模型和實證方法,均得到了穩健的結論。研究還發現,"一帶一路"倡議對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績效的影響具有異質性。進一步的機制探索表明,在外商直接投資、國際信貸占比較高的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對基礎設施績效的增進作用更為顯著;在專利申請和接收知識産權費用占比較低的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對基礎設施績效的增進作用更為顯著。這佐證了緩解資金約束和提供技術支持可能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績效的重要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