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5日上午,2020級金融學碩黨支部開展“傳家國之情,燃青春之志”主題黨日活動,18名黨員前往首都電影院觀看《我和我的家鄉》和《奪冠》兩部影片。
《我和我的家鄉》講述了五個耕耘在祖國大地上的無名英雄的故事,其中的“我”不是某個具體的人,而指代任何一位中國人民。《北京好人》中張北京的舅舅通過醫保看得起病,《天上掉下個UFO》是偏遠鄉村通過網絡脫貧緻富,《最後一課》通過師生情傳遞家鄉情、《回鄉之路》中黃土高坡的百姓種植蘋果樹,既治風沙又賺了錢,到最後的《神筆馬亮》以馬亮為代表的脫貧幹部帶領村民走向富裕。這些故事從醫療、教育、經濟、綠色等不同角度展現了這幾年脫貧攻堅的成果,以小見大,從小故事展現宏大主題。
《奪冠》以時間為線索,展示了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女排在四十年間沉浮故事,從首次奪冠,到步入低谷,再到重新輝煌。中國女排的成長也見證着中國的發展。影片中展現的80年代,教練袁偉民因無法使用計算機分析對手戰術,隻能在訓練時将攔網升高15厘米以打亂對方的預判。而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中國隊就可以快速分析數據和影像,判斷對方的技術路線和弱點。
觀影後黨員們紛紛談感想,支部書記畢燕璐談到:1981年中國女排奪冠成為改革開放後的一聲驚雷,人們湧上街頭敲鑼打鼓、歡呼雀躍。當有記者問起為什麼中國人那麼注重一場比賽的輸赢時,郎平回答因為我們的内心還不夠強大。當時的中國百業待興,迷茫的人們太需要一場勝利來提振士氣了。而現在人民的信心源于國家的制度,來自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然而不同時代的人有各自的任務,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我們依然需要秉承着直面困難、熱血拼搏、堅韌執着的女排精神,打好屬于我們的“比賽”。組織委員李文認為通過觀看《奪冠》,感受女排精神。奪得冠軍女排靠的是集體主義精神、國家榮譽感、個人的犧牲、不怕苦不畏難的毅力。隊員們刻苦的訓練,激勵着我們要想成就大的事業,需要的就是堅持不懈的努力。當前的中國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需要我們,我們要将自身的事業,融入到黨和國家需要的地方中去,要為脫貧攻堅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要有集體主義精神,要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添磚加瓦。
黨員呂慧詩談到:通過觀看《我和我的家鄉》,我深深感受到近年來我國城鄉的迅速發展,在醫療保障、科技、經濟、精神生活呈現全面開花的喜人局面。其中《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這四個單元既從宏觀角度展現了各地因地制宜,通過建設諸如科技示範村、度假村、蘋果種植基地等實現了家鄉的大發展、大變化,也從微觀角度刻畫了鄉村教育者、第一書記、民營企業主、網絡科技紅人等艱苦奮鬥的代表人物。而《北京好人》單元展現了國家注重民生,在醫療保障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電影啟示我,隻要我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每個人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努力,一定可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積極分子徐乙萍認為《我和我的家鄉》的故事中有千方百計為表舅治病的張北京,為促進鄉村交流與運輸而發明UFO 的農民發明家黃大寶,在得了艾茲海默症後隻記得鄉村教學時光的老師,為家鄉發家緻富而貢獻自我的喬樹林,放棄名校用神筆繪出家鄉的特色的馬亮……這些故事都體現了人們對于自己家鄉的熱愛與赤誠,為了改變家鄉的面貌竭盡全力、無怨無悔。另外,這部電影也反映出了如今的鄉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農村與城市之間有了越來越相似的待遇,如全民醫保。當然這是扶貧幹部、支教老師、建設家鄉的學生等許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它告訴我們不論在哪裡,也不論以何種方式,我們都應該盡己之力建設家鄉,建設祖國!
2020級金融學碩黨支部将不斷探索組織組織生活形式,提高黨員黨性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