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争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防範化解風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金融已然成為大國競争的核心領域。縱觀大國發展史,荷蘭、英國和美國等國家的崛起無一不伴随着強大的金融體系做支撐,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也必将經曆從金融大國走向金融強國的曆程。在此背景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這一宏偉目标,并強調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為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那麼,建設金融強國的關鍵是什麼?2024年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讨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金融強國所具備的關鍵核心要素包括“強大的貨币、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前五大關鍵核心要素事實上都需要依靠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金融人才隊伍的極端重要性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多次重要講話中都做了重點闡釋。在2017年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培養、選拔、使用政治過硬、作風優良、業務精通的金融人才,特别是要注意培養金融高端人才,努力建設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金融人才隊伍”。在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标準,鍛造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金融幹部人才隊伍”。因此,明确金融強國背景下強大金融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和方向,認識中國金融人才隊伍的現狀,剖析當前金融人才培育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優化金融人才培育機制,對于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是建設金融強國的根本保證
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是建設金融強國的第一資源和根本保證。金融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在于金融強國關鍵核心金融要素相關領域專業人才隊伍的壯大,具體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強大的貨币與強大的央行需要具有全球視野的戰略型專業人才。在強大的貨币方面,其關鍵在于推進人民币國際化,增加人民币在國際貿易、金融交易和國際儲備中的使用。而上述目标的實現依賴于人民币跨境交易的便利化、人民币清算行布局的優化和離岸人民币中心的建立等具體舉措。此類場景往往涉及不同國家之間的金融部門交流和協作,對金融人才的國際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強大的央行方面,其不僅要求央行進一步完善貨币政策與宏觀審慎雙支柱框架,同時還要求其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維護全球經濟穩定,而提高央行全球影響力的重要維度之一便是培養和選拔出具有全球視野的戰略型專業人才和中央銀行家。此類人才一般應具備在國際金融組織機構、世界主要國家的央行、财政部等重要系統的工作經驗,在重要崗位進行過曆練。
第二,強大的金融機構需要具有紮實專業基礎的管理型與技能型專業人才。金融機構的強大表現在多個維度,既包括金融機構具有強大的經營能力、強大的風險控制能力,也包括多層次、國際化的金融機構體系。強大的經營能力要求金融機構在金融業務拓展、金融産品創新等方面持續穩健耕耘;強大的風險控制能力則表現為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包括事前風險防範和事後風險化解能力。金融機構上述能力的建設要求金融人才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和管理才能。此外,多層次和國際化對應中小金融機構紮根本土、進行特色化經營的能力,以及大型金融機構參與跨境金融服務、進行國際化經營的能力,而此類能力的實現依賴具備特色化和國際化能力的技能型專業人才。
第三,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需要足夠的能應對全球金融市場風雲變幻的實戰型專業人才。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形成包含衆多維度,如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規體系、一流的金融機構以及發達的金融市場。其中,發達的金融市場在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中發揮着尤為重要的作用。發達的金融市場既包括資本市場、貨币市場、保險市場、外彙市場、黃金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等的充分發育,也包括在大宗商品市場上定價的影響力,還包括金融市場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強大功能、國内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高度互聯互通水平。相較于金融體系的其他組成部分,金融市場往往對于信息的反應更加靈敏,市場價格的變化和波動中蘊含更多的不确定性,在建設過程中的風險也相應更大,亟須一批能夠從容并有效應對全球金融市場風雲變幻的實戰型專業人才。
第四,強大的金融監管需要具備把握金融發展與安全關系能力的有強大穩定性的守夜型專業人才。強大的金融監管表現為金融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金融風險處置能力的不斷上升,以及參與國際金融監管規則制定能力的不斷增強。在強大金融監管體系的建設中,始終要把握的一對重要關系便是金融監管與金融創新,二者之間此消彼長的關系事實上是金融發展與安全之間的平衡。強大的金融監管體系能夠較好地處理二者的關系,進而在保證金融安全的基礎上促進金融發展,而支撐監管系統的人才需要在政治上過硬,規制意識和執行力強,具備把握金融發展與安全關系的能力,具有強大内外在穩定性。此類人才的培養需要經過專業訓練、崗位鍛煉、意志磨煉,需要一個長期過程。
二、強大金融人才隊伍建設應堅持的基本方向
強大金融人才隊伍建設要堅持黨的領導,以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方向指引,從政治性、人民性、專業性和純潔性四方面出發,堅定金融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方向。
第一,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必須強調政治性。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争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同時關系到發展與安全兩方面,必須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強化金融人才對于金融工作政治性的認知,堅持不懈地用黨的理論凝心鑄魂。同時,完善金融系統黨的組織體系,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将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轉化為金融治理效能,以政治建設強化金融人才隊伍建設。
第二,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必須堅持人民性。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始終貫穿于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過程之中,是金融工作的初心所在。在金融人才隊伍的建設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金融人才要堅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保證金融工作的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必須夯實專業性。金融工作包含大量專業知識,專業性是保證金融體系高效運轉和金融穩定的關鍵所在。金融人才隊伍必須具備強大的專業素養,特别是金融資源配置和金融風險控制方面的能力。金融人才要提高配置金融資源能力,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金融人才也要提高對風險的敏感性以及風險處置的專業能力,着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第四,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必須保持純潔性。金融是與資金密切相關的行業,極易産生金融腐敗問題,純潔性是保持金融底色的核心所在。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必須以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為指引,做到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以義取利,不唯利是圖;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同時,金融幹部人才要以忠誠幹淨擔當高素質專業化為要求,金融業務和管理人才要堅持金融倫理道德和職業操守,以純潔性保證金融工作不變色。
三、中國金融人才培養與強大金融人才隊伍需求存在差距
(一)中國金融人才隊伍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随着我國經濟金融體系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金融人才隊伍也不斷壯大,無論從金融人才隊伍的總量、結構還是素質上來看,均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和進步。
第一,金融人才總量不斷增大。《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金融業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為740萬人,比2012年末增加了212萬人。同時,2022年末的金融業就業人員在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中占比4.43%,比2012年末上升了0.97個百分點。此外,在非國有和集體金融機構就業的比例自2012年末的61.71%逐年上升到2022年末的90.87%,在國有和集體金融機構就業比例由38.29%下降到9.13%,這一數據反映了過去十年我國非國有金融行業的蓬勃發展。
第二,金融人才就業結構逐步優化。《中國勞動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金融業細分行業就業人數分别為,貨币金融服務374.7萬人、資本市場服務36.9萬人、保險業394.3萬人、其他金融業12.6萬人,與2012年相比分别增長了15.5%、75.7%、125%、80%,以銀行業(貨币金融服務)為主的金融人才就業結構發生明顯轉變。在金融人才專業技能結構方面,過去十年最大的亮點是金融科技專業人才占比不斷上升,近八成銀行的金融科技類員工數量占員工總數比重超2%。其中,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截至2022年末的金融科技人員數量均超萬人。未來,金融人才結構的優化會帶動我國金融結構進一步優化。
第三,金融人才素質顯著提升。根據《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金融業就業人員中,受教育程度為大學本科的人員占比為46.8%,受教育程度為研究生的人員占比為7.2%。而在2012年,金融行業從業人員中受教育程度為本科的人員占比為23.4%,受教育程度為研究生的人員占比為2.3%。過去十年中吸納了大量高學曆人才,從業人員中大學本科及研究生學曆的人員占比顯著提高至54%,相比2012年翻了一番,和教育行業并列所有行業中的第一。此外,在金融人才待遇方面,金融行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從2012年的8.97萬元上升至2022年的17.43萬元,僅次于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所有行業中位列第二。
(二)中國金融人才培育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融人才大國。然而,與世界範圍内的金融強國相比,我國金融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一定差距,金融人才培育中仍存在以下三方面突出問題。
第一,金融人才培育模式與現實需求脫節。我國高校當前的金融類人才培育模式與現實需求明顯脫節,具體表現有以下三方面。首先,高校金融類教學内容一般滞後于金融實踐的發展,關于金融科技等前沿交叉内容涉及較少,導緻學生就業時缺乏從事金融科技等複合型金融崗位的能力。其次,高校金融類教材理論内容多來自國外教科書或直接采用國外經典教材,而其中對于中國金融原創性理論知識的講解甚少,導緻大多數金融類專業學生對于中國金融現實問題的理解和把握尚不到位。最後,高校對于金融類學生的學習評價體系依然以書面閉卷考試為主、重理論而輕實踐,缺乏對于學生金融實踐能力的培育與考核,導緻學生金融實踐和創新能力不足。
第二,高端和國際化金融人才培育不足。當前,我國金融體系已經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做好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金融支持等,都亟須相應的高端金融人才隊伍來支撐,然而此類人才的培育數量卻明顯不足。以數字金融和金融科技為例,《産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預計2021 年至未來5年,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總量超過115 萬人。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截至2024年3月末,全國共有121所院校開設金融科技本科專業,人才培育數量遠遠達不到需求。此外,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的高端金融人才不僅需要熟練掌握金融知識,還需要在科技發展、環境科學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然而,大部分高校目前在此類新領域的課程建設和教師隊伍還遠遠不足。在國際化金融人才方面,金融強國之路必定要求中國在國際金融組織中發揮重要作用,相應地需要能夠在國際金融舞台上展現中國風采的國際化金融人才。近年來,國際金融組織雖然有部分中國籍高管出現,但總體上來說,中國在國際金融組織中的投票權份額和管理人員比例仍與中國本身的經濟實力有較大差距,反映了我國在國際化金融人才培育方面的不足。
第三,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有效機制建設不足。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當前“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有的還很突出,經濟金融風險隐患仍然較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這些問題既反映現實經濟金融客觀風險因素,也反映了金融從業人員、管理人員和金融監管部門人才隊伍建設的短闆。近年來,金融監管機構開出的罰單數量和金額也維持在高位,其中不乏大量觸目驚心的金融腐敗和市場操縱的案例。這些問題都說明,我國金融領域人才培育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在樹立金融從業人員正确的義利觀、金錢觀和價值觀方面,以及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機制建設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加快金融人才隊伍建設與優化金融人才培育體系
我國當前在金融人才培育方面的不足制約了強大金融人才隊伍建設質量,亟須進一步優化我國金融人才培育機制,為建設金融強國提供充足人才儲備。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第一,改進金融教學内容及教師考核機制。在金融教學内容方面,既要将金融發展的新模式、新技術等盡快納入現有課程體系,增加金融科技、智能金融等方面的課程;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在課程中融入中國特色金融理論與實踐,通過系統總結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金融發展的豐富實踐,提煉具有原創性、解釋力、标識性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推動形成中國金融理論體系,推動建設中國特色金融學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構建特色鮮明的中國金融學教材和課程體系,提高學生對于中國金融發展曆程及現實金融問題的把握和認知能力。在教師考核機制方面,持續推進“破五唯”,使得教師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學創新和學生培育過程中,打造和推廣兼具金融理論與中國特色金融實踐的金課,着力提升金融專業教學水平。
第二,促進金融人才培育政産學研融合。發揮好政産學研深度融合的益處,提升金融人才實踐創新能力。以建設金融強國的戰略需求為導向,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等重點領域,加強高校和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的深度合作,建立校企聯動的緊缺急需金融人才培育模式。以高校理論知識教育為根基,以政府、企業的真實場景為實訓場域,以解決其真實需求問題為必答卷,強化創新人才培育的目标導向,提高金融人才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加強與金融機構、信息科技或者大數據企業合作建設實驗室或者開發實驗教學項目,通過多方協同,充分發揮各方在金融理論知識、實驗數據、實驗場景問題的獨特優勢,提高實驗教學培養實踐創新能力的成效。同時,在金融教學評價體系上,逐步改變以書面閉卷考試為評價主體的現狀、打破唯績點論,将金融實踐能力作為學生能力考查的重要維度,着力提升金融人才解決現實金融問題的能力。
第三,創新金融前沿交叉領域高端人才培育模式。推動金融學科與信息科學、統計與數學等學科融合創新發展,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聚焦金融領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主動布局、提前謀劃、動态調整優化學科設置,有的放矢地為國家培育“高精尖缺”急需人才,解決金融高質量發展中的卡脖子難題,引領金融創新發展。發揮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作用,創新交叉人才培育模式,自主培養造就前沿交叉領域高端金融人才。在具體人才培育機制方面,既可以通過校内資源的整合重組、成立跨學科的金融教學研究團隊,也可以通過院校之間的合作,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構建跨校跨學科合作共建人才聯合培育的新範式,為金融前沿交叉領域提供充足的戰略人才儲備。
第四,擴大金融人才雙向開放交流。在金融人才“走出去”方面,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可選派骨幹積極參與國際國内行業組織,了解行業前沿發展趨勢、最新框架技術,參與行業标準制定,提升中國金融部門的國際影響力;高校可建立國際組織實習實踐常态化機制,提高高校國際化人才實踐能力培養和國際事務熟悉程度。通過“金融+語言”的雙專業交叉融合培養,為國際組織培養熟悉國際金融運行規律、全球金融治理規則、具備國際化視野和交流溝通能力的金融人才。在金融人才“引進來”方面,編制相關的人才需求目錄,強化對具有國際金融機構任職經曆管理人才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技術和專業背景的金融科技人才的引進,營造金融人才良好發展環境,優化金融人才生活服務,強化海外金融人才的社會認同感。
第五,加強金融人才政治和文化教育。以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為指引,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強化金融人才政治和文化教育。高校作為金融人才培育的搖籃,需要不斷強化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學校、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同時,教師作為人才培育主體,其言行對于學生義利觀、金錢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高校需要堅持黨管人才,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标準和首要任務,緊抓教師隊伍建設的規劃關、進人關、培養關、穩定關和發展關,打造政治堅定、熟悉中國金融實際、傳承創新的教師隊伍梯隊。此外,加強對于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廉潔教育、推進懲治金融腐敗、規範從業人員任職和執業管理等,規範化、淨化金融從業生态,鍛造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的金融幹部人才隊伍。
來源:《财貿經濟》
審核:彭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