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bevictor伟德官网金融學教授、央視财經評論員韓複齡做客網易财經“聚焦全球金融市場大動蕩”,他深入分析了疫情對我國和全球的經濟金融影響,提出了結構性投資機會的觀點。
一、疫情沖擊對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
今年1月,中國湖北爆發新冠疫情,随後全球新冠疫情也爆發,疫情對中國經濟産生了負面影響。沖擊分兩個階段:第一是國内沖擊,第二是外部疫情沖擊國内經濟。今年一季度GDP負增長6.8%,第一産業(農業、種植業)下降不明顯,第二産業下降最多,制造業下降9.6個百分點,對GDP貢獻最大的第三産業下降5.2個百分點,用電量指标也負增長,是自數據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
經濟複蘇過程有亮點。社會零售、房地産開發、固定資産投資和工業增加值近期都好轉,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降幅縮窄到15.8%,此前預計在20%以上,受影響不大的是生活必需品:糧油飲料等。另外,像醫藥制造,通訊等成為經濟增長中的新亮點,疫情也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中國經濟複蘇面臨三道關卡。第一道關卡是國内階段性供給沖擊,因為産業鍊有上下遊,比如汽車行業,武漢有衆多汽車零部件樞紐生産商,湖北武漢按下暫停鍵後,影響上下遊企業廠家。第二道關卡是疫情全球大爆發帶來的外部需求側沖擊,中國經濟中出口所占比重仍較大,全球新冠疫情導緻多個國家封城封國,影響到中國出口訂單。第三道關卡是後疫情時代全球産業鍊分工會發生的變化,中國石油進口全球第一,油價受全球疫情和各産油國未達成協議影響,導緻大跌,目前全球儲藏設備已經飽和,隻有經濟恢複才能增加原油的消耗,而經濟恢複需要全産業鍊恢複,此方面受疫情影響很大。
二、世界疫情與全球産業鍊重構
2010年,中國超日本成全球第一大貿易體,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總量達到美國的67%左右。但近年中國貿易規模全球最大,外貿進出口占GDP比重一度超30%,中國加入WTO後借助低成本勞動力和産業鍊配套,成為世界工廠,但近幾年中國對外依存度有所下降。
相對發達經濟體,中國關稅稅率較高,面對全球貿易戰的産業回流趨勢,美日紛紛表态要把在中國投資的産業回流到美國或轉移到其它地方。目前中國要轉變經濟增長重心,從出口導向型轉向内需發動型,疫情之後全球供應鍊會重構,企業和宏觀決策部門必須未雨綢缪,投資者也要在産業鍊重構過程中發現投資機會。
中國既是供應方,也擁有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當前中國已融入全球技術産業鍊,但集成電路、光學設備要靠進口,進口份額是國内産值的5倍,特别是手機芯片,疫情暴發凸顯全球産業鍊停擺,帶來經濟影響,從而導緻美股3月份四次熔斷,原油價格暴跌,國内上證指數也從3000多點重新回到了2600多點。
三、宏觀政策的應對取向與結構性投資機會
當下投資機會不會像2007、2015年全局性牛市的投資機會,而是某些行業的結構性投資機會。從大方向看,第一要實行積極的财政政策,适當提高财政赤字率。國際标準是财政赤字率不超過3%,去年中國赤字率達2.8%,還有0.2%的空間。但今年會突破3%,占GDP比重在3.5-4.5%之間,财政赤字會擴大。
第二是發行特别國債,規模會達到3萬億元以上。具體規模要看最後的政府工作報告和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特别國債可以解決特定問題、解決危機和缺口,還要發地方專項債,放開地方的授權。第三是貨币政策會更靈活。在降準的基礎上,還有降息政策沒有使用,美聯儲把利息降到0,宣布無限量寬松。中國降準降息不存在外部壓力,但貨币政策也不能搞大水漫灌。
4月中旬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提出“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産業鍊供應穩定、保基層運轉,既明确了經濟結構調整方向,也明确了結構性投資機會。比如說保糧食能源安全,因為中國糧食自給率是90%左右,疫情期間有國家不出口糧食,未來中國會加大農業、種植業、養殖業發展的力度來保證國内吃飯問題。還有保民生,例如消費必需品行業,油、蛋、奶、肉,都要保證國内自給。在産業鍊重構方面,要盡快補短闆,例如出口導向企業訂單減少,産能如何轉向國内等。在投資方面有三個方向:老舊小區改造、傳統基建和新基建。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對投資者來講,把握投資機會要有所選擇,重點關注調結構過程中,哪些行業和企業會奪得市場的先機。
四、結構性投資機會展望
結構性投資機會。一是老基建,比如醫療基礎設施不僅是醫院的數量,關鍵還有醫療應急體系和床位彈性等;二是新基建,以5G信息産業為代表,5G基站和配套産業等;三是消費品,食為天下先,一些看着不起眼的消費品,比如醬油就是必需品,随着人們生活品質越來越高,對此類消費品的需求也會越來越精細化。四是新産業,疫情沖擊帶來辦公模式、出差模式轉變,在線教育、在線會議、遠程辦公、遠程醫療等在疫情期間不得已而為之,疫情後會帶來新産業的發展。最後,還有養老相關産業。中國老齡化已達到相當嚴重的地步,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當他們的父母老去後,該群體就面臨既要工作又要管家的棘手問題,成熟的老齡化社區或養老基地将來會有大發展,此問題在近幾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裡也已逐漸強化,要解決老有所養的問題,這些機會都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