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全球金融科技半月評主要聚焦以下兩方面内容:
一、歐洲央行行長表示将在2-4年内推出數字歐元
近期,歐洲央行行長克裡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2020中央銀行論壇”中表示,歐洲央行或将在2-4年内推出數字歐元。具體地,她指出數字歐元推出的動力在于其可能比目前的支付方式更加便宜、迅速和安全,且能促進歐元區的貨币主權,進而推動歐元區的自治。同時,拉加德也強調數字歐元将是現金的一種補充,而不會完全替代現金。
據悉,歐洲央行仍在評估包括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融資、用戶隐私以及底層技術等在内的一系列問題。其還于近期推出了一項關于數字貨币的公衆咨詢專題,民衆可直接登陸歐洲央行官網參與該專題,被咨詢的問題包括“日常使用現金的頻率”、“評價信用卡使用的便捷程度”、“對數字歐元安全性及隐私性有哪些方面的擔憂”及“使用數字貨币支付的編号程度”等。除面向普通民衆外,歐央行還将主要征求金融業、科技公司和學術界專家的意見。
總體來看,歐洲正按部就班地推動央行數字貨币實施,正如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委員法比奧·帕内塔所言,引入數字歐元既要考慮技術問題,又要充分了解民衆的接受度。在一系列準備工作後,歐洲央行理事會将于2021年年中進一步明确數字歐元的具體特征及啟動準備。相較之下,美國仍未就發行央行數字貨币給予積極信号,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論壇中表示,美聯儲正在研究數字美元的優點和潛在技術解決方案,但似乎不太可能在未來幾年内推出數字美元。
二、金融科技領域的重要研究與觀點
近期,金融科技領域的重要研究主要涉及央行數字貨币、區塊鍊技術等話題,具體梳理研究報告的觀點如下:
一是在央行數字貨币方面。國際清算銀行聯合歐洲中央銀行和加拿大、英國、日本、美國、瑞典、瑞士六國央行發布了《中央銀行數字貨币:基本原理和核心特征》主題報告,指出央行數字貨币幫助央行實現公共政策目标應必備三項基本原則,分别是(1)在靈活創新的支付系統中與現金和其他類型的貨币共存,(2)支持更廣泛的政策目标且不損害貨币和金融穩定,(3)具備可促進創新、提高效率的各項功能;德意志銀行發布了關于央行數字貨币及其潛在影響的報告,指出央行數字貨币可能将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而數字人民币和“一帶一路”倡議将使中國有機會提高人民币的整體重要性,或将導緻全球儲備系統将發生變化。
二是在區塊鍊技術方面。《福布斯》發布最新報告,将區塊鍊技術列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六大趨勢之一。其認為區塊鍊是消除電力供應中間商的理想選擇,能減少能源行業不平等和低效率問題;德勤發布《2020年全球區塊鍊調查報告》,指出約有55%的受訪者将區塊鍊視為前五大戰略優先重點,89%的亞太受訪者正在或計劃招募區塊鍊專業人員,39%表示已在生産環節部署區塊鍊技術。報告還分析指出,區塊鍊技術在亞太地區最常見的3類用例為:數據共享、數據校正與數據追蹤。
三是在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方面。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發布專題報告,詳細分析了大型科技公司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中提供金融服務對市場發展和金融穩定性的影響。報告指出,一方面,大型科技公司在發達經濟體以外地區提供金融科技服務,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當地金融普惠度與便利度;另一方面,這種新型金融服務模式也給現有市場環境帶來一定沖擊,在降低現有金融機構盈利和應變能力的同時提升了市場風險度。FSB指出強有力的監管能夠在支持金融服務創新和降低風險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半月評參考的動态消息及來源:
1. 歐洲央行行長:歐元數字貨币有望在兩到四年内推出
歐洲中部時間11月12日,歐洲央行(ECB)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她相信該地區貨币當局将在未來兩到四年推出歐元數字貨币。拉加德表示,數字歐元的發展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探索,除了基礎技術方面,還包括反洗錢控制和防止恐怖主義融資方面。她特意提到,中國央行近幾年來一直在研究人民币的數字貨币。
——财聯社
2.歐洲央行啟動數字歐元公共咨詢 廣泛聽取公衆意見
歐洲中央銀行啟動了針對數字歐元的公共咨詢,旨在廣泛聽取公衆對數字歐元項目的意見,評估其需求。民衆可通過郵箱注冊個人賬号登陸歐洲央行官網,來參與問卷調查。調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面向普通民衆,第二部分主要征求金融業、科技公司和學術界專家的意見。
——經濟參考報
3.歐元區數字貨币進入公衆咨詢期,英美重申謹慎态度
歐洲央行(歐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11月12日舉行的“2020中央銀行論壇”中表示,歐央行或将在近年内開發數字貨币,而這将引起歐元區金融業的巨大變化。歐央行發起該論壇的目的是與美聯儲及英國央行共同讨論如何加強中央銀行應對新挑戰的能力,在“經濟新情況中保持宏觀經濟與貨币政策穩定”的讨論中,三家央行均對數字貨币發表了看法。
——21世紀經濟報
4.其他消息源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撰寫的金融科技月度評論
——全球技術地圖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