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為主題,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一、深刻理解全面落實十八大精神
(一)十八大報告的重要精神
十八大報告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豐富,求真務實,科學地回答了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态、朝着什麼發展目标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學習理解十八大報告,初步有六點體會。
一是更加堅定地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旗幟。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十八大報告明确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時,明确把科學發展觀确立為全黨全社會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我們堅定不移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指明了方向。
二是更加系統地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經驗。十八大報告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寶貴經驗,準确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強調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八個必須堅持”是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出的新的理論概括,對于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具有重大意義。
三是更加科學地謀劃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十八大報告首次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從“四位一體”擴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建設。同時,提出要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五位一體”建設。兩個“五位一體”的提出,豐富了科學發展觀内涵,開辟了治國理政新境界,标志着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内涵和黨的建設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四是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标要求。十八大報告分析了國際國内形勢的發展變化,作出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科學判斷。并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從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等五個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标要求。明确提出實現國内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五是更加全面地提出了轉變發展方式的具體部署。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明确提出要着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着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着力構建現代産業發展新體系,着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的“四個着力”;強調經濟發展要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的“五個更多”。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并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五個方面的發展任務。
六是更加突出強調了改善民生和惠及民生的重要地位。十八大報告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和惠及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指出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強調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并明确提出了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等六項社會建設重大任務。
(二)教育工作承擔的重大使命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标任務,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标任務,教育工作使命重大。
一是建設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十八大報告提出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要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教育要為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和智力保障。
二是研究探索科學發展方式和機制。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不斷推進各方面創新。要更新教育觀念,轉變發展方式,堅決破除一切妨礙教育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努力形成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教育發展方式和發展機制。
三是健全完善教育基本制度體系。十八大報告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明确提出要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就要求我們以完善教育的标準、制度、體系為着力點,進一步建立健全系統完備、成熟定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教育制度體系。
四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十八大報告把教育放在加強社會建設之首,提出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并對教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要把人民是否滿意作為檢驗教育工作的最高标準,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教育問題,統籌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面提高全民受教育年限和人才培養質量,更好滿足人民群衆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五是讓每個孩子成為有用之才。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根據人才成長規律,為每個孩子提供能發揮自身禀賦和潛能的合适成長道路,實現多樣化成才、人人成才。
六是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以教育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步伐,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相适應的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
七是為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服務。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這就迫切需要通過提高全民受教育年限和勞動者素質,提高技術技能水平,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實現勞動者報酬不斷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的目标。
八是建設學有所教的終身教育體系。把建設終身教育體系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重要舉措,加強終身教育國家體制、體系、機制、政策研究,着力構建體系科學、制度健全、功能完善、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服務國家競争力的持續增強、企業競争力的不斷提升、人民群衆幸福指數的不斷提高、人的全面發展,滿足人民群衆學有所教的多樣化學習和發展需求。
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就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和全面理解黨的十八大精神實質,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教育改革發展各方面、各領域、各環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把握時代特征,遵循教育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推動形成符合教育科學發展要求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機制,不斷提高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教育發展規劃、職業教育、民族教育、繼續教育、校安工程和營養改善計劃等工作與十八大提出的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規劃服務教育科學發展的能力還需要提高,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政策還不完善,民族教育的突出問題和特殊困難仍未得到很好解決,繼續教育還不能滿足學有所教的多元需求,校安工程和營養改善計劃兩大惠民工程的長效機制還需進一步強化。這就要求我們從問題入手,深入分析問題的症結,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研究解決問題的舉措,推動問題的有效解決,以實際工作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
二、全面提高規劃服務教育科學發展的能力
(一)總體考慮
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教育發展規劃工作要以提高規劃服務教育科學發展能力為主題,強化全局意識,加強統籌協調,加強制度設計,推動形成促進教育科學發展的工作方式、工作機制,研究制定促進教育科學發展的思路、規劃、政策、措施,推動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完善、體系健全的現代教育體系,不斷推進教育科學發展。
首先要轉變觀念,以規劃為引領,着力提升八個方面的教育服務能力。一是提升服務國家戰略、現代化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建設的能力。二是提升服務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能力。三是提升服務構建現代産業發展新體系、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的能力。四是提升服務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社會建設的能力。五是提升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能力。六是提升服務文化事業發展及文化産業競争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能力。七是提升服務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能力。八是提升服務區域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的能力。
重點發揮教育發展規劃的“六個作用”。一是推動轉變教育發展方式,使教育發展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内涵式發展道路。二是推動完善國家教育制度體系,推動建立科學的教育資源配置、管理運行、質量保障等制度。三是推動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為建設學習型社會、實現“學有所教”的目标創造條件。四是推動優化教育結構,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衆多類型、多樣化、多層次的教育需求。五是推動促進教育公平,研究教育資源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以及薄弱學校和困難群體傾斜的具體措施。六是推動提高教育質量,研究探索形成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
教育發展規劃工作要針對區域、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協調,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滞後;高等教育布局和結構不盡合理,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不足;人才培養結構不适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影響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制約因素依然存在等問題,加大工作力度,攻堅克難,改革創新,不斷提高服務教育科學發展的能力。
(二)重點工作
近期要重點推進六項工作。
一是抓緊編制實施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規劃。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發展實體經濟、加快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重要舉措。要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以産教融合為主線,從宏觀上構建好職業教育的國家制度、國家體系、國家體制、國家政策,打通和拓寬各級各類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發展通道,推動現代教育體系的建立和教育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二是繼續推動實施教育扶貧工程。六盤山等14個集中連片困難地區是中央決定的我國今後十年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要抓緊制定教育扶貧工程方案,通過困難學生資助、教師交流培訓、硬件設施投入、軟件資源共享、學科專業建設、對口支援幫扶等六個方面措施,加快片區教育發展,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片區群衆脫貧緻富。同時按照國家建立定點聯系工作機制的要求,做好教育部定點聯系滇西邊境山區的工作。
三是不斷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高校設置工作要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着眼優化高等教育學校類型、區域布局以及學科、專業結構,特别是着眼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着重做好四方面工作:引導地方政府對高等學校進行科學定位,申報設置新的高等學校,要立足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發展,堅持“扶需、扶特、扶優”的原則,促進學校走特色發展之路;指導省級政府科學布局域内高等教育,解決好轄區内高等教育類型、布局結構不合理問題;引導近年地方已設立的高等學校重新定位,向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轉型,通過複查已設高等學校的辦學情況、辦學條件,發揮政策指導和資源配置的作用,推動高等學校在不同層次、領域辦出特色;要求新設置和更名的本科院校,重點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地方産業轉型升級、企業技術創新所需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複合型人才。
四是科學編制高等教育招生計劃。認真研究2012年高等學校招生計劃執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今後招生計劃結構性調整的政策措施。根據各地産業發展和社會建設需求,科學合理安排招生計劃,擴大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緊缺專業人才培養規模。支持引導高校深化培養機制改革,加大創新人才和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力度。采取多種措施,促進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調整中西部協作招生計劃分配方式,根據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調整招生層次、專業結構。鼓勵高等教育資源相對充足的地方所屬特色本科院校、部委屬本科院校擴大面向中西部緊缺專業的招生規模。根據需要,調整面向貧困地區招生專項計劃的層次結構。
五是積極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是擴大教育供給、緩解公共教育财政壓力、滿足人民群衆多樣化教育需求的有效手段。為了貫徹國務院新36條,我們印發了《教育部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進入教育領域、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有效調動了民間資金進入教育領域的積極性。但當前制約民辦教育發展的法人屬性、财政扶持等十大問題尚未完全解決。下一步将繼續加大政策協調力度,解決影響民辦教育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争取盡快出台相關文件。
六是努力争取改善部屬高校基本辦學條件。部屬高校是國家核心競争力的重要支撐,是國家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集中代表。其辦學條件、人才培養水平決定着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的建設進程。經過近些年的努力,部屬高校辦學條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與人才培養質量要求、國家現有财政能力相比仍有相當差距。要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建設人才強國和文化強國目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要增加部屬高校基本建設投入。同時,用科學的規劃引導部屬高校參與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源配置,使學校通過為國家戰略、區域發展、行業企業服務,獲得更大支持。
三、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
(一)總體考慮
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職業教育工作要以讓每個孩子都成為人才,提高全民受教育年限為主題,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形成适應需求、外部對接、内部銜接、多元立交,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目标、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改善民生奠定基礎。
與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相比,職業教育仍是教育體系中的薄弱環節。一是系統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還未形成;二是推動職業教育按規律辦學的體制機制還不健全;三是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有效銜接的制度仍然缺失;四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還缺乏制度保障;五是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還缺乏有效實現途徑;六是确保經費穩定增長的投入機制還不完善。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必須面向全局、系統謀劃、統籌推進,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為引領,努力在八個方面取得新進展:一是更新理念,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二是适應需求,對接現代産業發展新體系;三是科學規範,建立系統完備的制度體系;四是運行有效,健全統籌協調的體制機制;五是符合規律,構建有機銜接、多元立交的人才成長“立交橋”;六是突出特色,開發适應技術技能型人才特點的教學内容與方式方法;七是保障有力,形成良好的辦學條件和普惠政策體系;八是人民滿意,建設尊重技術技能人才的文化價值觀。
(二)重點工作
落實上述要求,職業教育将重點推進八項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整體謀劃新時期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總體思路和工作布局,推進實施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三步走”戰略。抓緊籌備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修改完善相關文件,加快構建有利于讓每個孩子都成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二是全面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研究制訂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三年行動計劃。以課程銜接為重點,統籌設計中高職銜接的專業、課程和教材體系。按照系統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研究推進職業教育學制改革,完善符合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培養模式,建立多種形式的中高職銜接制度。研究制訂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考試改革方案。
三是通過改革試點促進職業教育國家制度建設。要從國家教育體系、制度、政策、機制的高度,認真總結職業教育改革試點所取得的成績、所創造的實踐,把改革試點作為建設、創新、檢驗、完善國家教育制度的基礎和保障。評估總結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的成效和經驗,召開職業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推進和現場交流會,總結提煉和借鑒吸收基層實踐經驗。推動《職業教育法》修訂工作,起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修改完善《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辦法》。
四是着力推動職業教育強化内涵提高質量。職業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抓緊修訂《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召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工作會議,推進職業教育理念創新、模式創新。争取盡快印發410個高等職業院校專業教學标準。加快推進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标準制訂工作。制訂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三年規劃。召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會議,舉辦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以信息化帶動職業教育現代化。加強中外職業教育政策對話和項目合作,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化水平。
五是深度構建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推動職業教育與産業發展緊密對接、深度融合,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繼續舉辦職業教育與産業發展系列對話活動,與水利等有關部門聯合召開行業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分類印發推進行業職業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出台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指導意見,推動組建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集團,健全職業院校治理結構和政府職業教育科學決策機制。
六是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科學發展保障機制。落實好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不斷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推動各省級政府制定職業院校生均經費标準和撥款标準。實施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建設計劃等項目。研究啟動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院校建設計劃等新項目。推進數字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開展職業教育重大理論、實踐和政策問題研究,增強科研工作服務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能力。
七是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按照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要求,加強農業職業院校和涉農專業建設,探索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服務農業産業升級和現代農業發展。籌劃啟動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市、區)創建活動,帶動農村職業教育加快發展。
八是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傳承創新民族文化。發揮職業教育在傳承創新民族文化中的基礎作用,繁榮發展中華文化,推動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邊境地區職業院校的民族文化、民間工藝、民族特色産品、非物質文化遺産等相關專業建設,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提升文化産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争力。召開職業教育傳承創新民族文化工作會議,制定指導意見,明确今後一個時期職業教育傳承創新民族文化的目标、思路和舉措。推動職業院校建設100個民族文化示範專業點,開發教學标準,完善課程體系,把職業院校建成傳承創新民族文化的人才基地和産業支撐平台。
四、積極發展繼續教育
(一)總體考慮
貫徹十八大精神,積極發展繼續教育,要以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推動全體人民學有所教為主題,全面提高人民科學文化素質,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動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
面對新的形勢與要求,繼續教育還面臨一系列困難和挑戰。一是繼續教育、終身學習的制度和法規體系建設滞後,體制機制亟待完善;二是學曆教育教學質量和聲譽不高,課程體系和教學内容的針對性、實用性不強,人才培養模式亟待改革;三是優質教育資源不足,低水平重複建設問題突出,開放共享機制尚未形成;四是繼續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的溝通銜接制度不健全,學習成果認證、積累和轉換制度亟須建立,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亟待推進;五是社區教育的内涵和模式還需創新,體系建設亟待加快推進;六是繼續教育規範管理和質量監管機制有待加強等。
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繼續教育要努力提高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滿足人民群衆的多樣化繼續教育需求,努力取得“七個新進展”:一是推動全社會在樹立終身學習、人人成才、多樣化人才觀念上取得新進展;二是在健全繼續教育、終身學習的制度法規體系和統籌管理的體制機制上取得新進展;三是在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提高教育質量上取得新進展;四是在建立優質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開放、共享與服務的體制機制上取得新進展;五是在建設覆蓋城鄉、開放便捷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上取得新進展;六是在建立繼續教育與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溝通銜接的制度與機制上取得新進展;七是在廣泛開展社區教育和推進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上取得新進展。
(二)重點工作
近期重點推進以下七項工作:
一是加強繼續教育法規和制度建設。深入落實全國繼續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争取盡快出台國家加快繼續教育改革發展的文件和專題規劃。組織部分有條件的省市開展終身學習專項立法的前期調研工作,支持地方立法工作。加強規範管理和質量監管。
二是理順高校繼續教育管理體制。研究探索建立高校繼續教育統一歸口管理的體制機制,解決目前高校繼續教育管理多元、機制不暢、效率不高等問題。
三是創新繼續教育課程體系。根據社會學習者繼續教育、終身學習的多樣化學習需求,研究創新學曆教育、資格證書、技術職稱、技術技能培訓、社區教育的課程體系,研究建立相應的标準體系和認證體系。
四是建設繼續教育多元服務機制。建設資源中心和高等院校繼續教育資源開放聯盟,大力推進高等院校優質數字化學習資源向全社會開放,探索資源開放與共享機制。建設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示範基地,探索高校服務行業企業繼續教育的體制機制。建設大學與企業繼續教育聯盟,建立學校與企業共同參與的人才培養與人才使用相結合的體制機制。建設繼續教育城市聯盟,積極推動大學與企業資源向城市開放,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
五是加強終身學習制度與體系建設。積極開展國家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的研究與實踐。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以開放大學建設為抓手,建設基于終身學習的遠程開放繼續教育及公共服務體系。完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建設基于終身學習的考試公共服務平台及體系。
六是提升社區教育工作水平。推進社區教育體系建設,創新社區教育的内涵及服務模式。制訂《關于推進社區教育改革發展的若幹意見》、《職業院校服務社區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建立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示範區的動态管理機制。依托社區教育機構和老年大學,建設老年教育網絡。
七是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加快建設面向學習型城市和行業企業的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台。研究制訂學習型組織建設标準,開展學習型組織建設試點。推進行業企業職工教育工作,做好職工教育統計。加強社會成人培訓機構國家标準的宣傳和實施工作。繼續推進“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活動。
五、大力促進民族教育與全國同步發展
(一)總體考慮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民族教育要以縮小發展差距,實現與全國教育同步發展為主題,讓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廣大人民群衆同步共享教育改革發展成果。
近年來,民族地區教育普及程度持續提高,教育質量逐步提高,民族教育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由于曆史、自然、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原因,我國民族教育整體發展水平與全國相比仍有差距,突出表現為: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資源配置不均衡,辦學條件較差;教育結構不合理,人才培養質量不高,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較弱;體制機制不完善,教師隊伍、雙語教育等制約民族教育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面對境内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民族團結教育的任務十分艱巨。
發展民族教育,要做到“五個必須堅持”。必須堅持正确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道路;必須堅持優先發展,國家支持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對教育重點傾斜、支持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對民族地區重點傾斜;必須堅持統籌協調,以民族地區自力更生為基礎,國家大力扶持,内地省市、高校和企業對口支援相結合,因地制宜,分區規劃,分類指導,統籌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必須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堅決抵制境内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對學校進行滲透;必須堅持以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為核心,創新發展思路,解決突出問題,夯實發展基礎,縮小發展差距,全面提高水平,實現民族教育跨越式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二)重點工作
一是開好第六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按照十八大精神,進一步修改完善相關文件,提請國務院印發,做好會議各項籌備工作,争取會議盡快順利召開。抓好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出台促進教育資源向民族教育傾斜的意見等落實會議精神的具體實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文件,力争在資源配置、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民族團結教育等關鍵問題上有明顯突破。
二是科學穩妥推進雙語教育工作。雙語教育既是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問題,也是熱點和難點問題。近期将繼續修訂完善關于加強雙語教育的有關文件并适時印發。召開雙語教育工作會議,明确雙語教育目标、任務、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和雙語教育改革實驗思路。研究制定在民族地區加強雙語教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有關文件,出台加強雙語教學資源建設的工作方案。
三是提高内地培養少數民族人才水平。逐步擴大培養規模,努力滿足少數民族群衆接受優質教育的需要,把每個孩子培養成為有用之才。合理規劃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的層次、類型和結構,重點加強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進一步完善内地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制度體系。研究制定少數民族人才培養五年規劃。召開内地培養少數民族人才工作會議,部署相關工作。啟動實施少數民族高端人才培養計劃。切實加強内地民族班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四是切實做好教育對口支援工作。對口支援是促進民族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進一步建立健全對口支援民族地區教育的工作機制,重點做好教育援疆、援藏工作。印發進一步加強教育對口援藏相關文件,召開會議,啟動新一輪教育對口支援西藏工作。召開中央新疆工作協調小組教育組全體會議,完善教育援疆項目網絡直報系統和新疆雙語教育實名制管理系統,制定實施新疆雙語教師隊伍建設五年行動計劃,做好新疆雙語教育質量監測報告。做好教育對口支援青海及各省省内發達地區教育對口支援本省民族地區工作。
五是加快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特色發展。加大對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免學費和資助政策予以重點傾斜,大力推廣“9+3”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新建、改擴建一批适應地方特色産業需求的中等職業學校,建設一批服務地方主導産業發展的實訓基地。支持發展一批面向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工藝、現代農牧業等方面的特色專業。瞄準産業發展需要和崗位需求,大力提升辦學水平。搭建企業需求與畢業生就業信息相對接的交流平台,促進畢業生及時就業。
六是全面推進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把民族團結教育貫穿到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等環節和過程,推動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國家法律法規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不斷提高民族團結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力争2013年前完成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教材修訂工作,加強民族團結教育資源建設和教師培養培訓,召開學校民族團結教育部署工作會議。重點加強新疆、西藏、四省藏區和内地各類民族班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切實增強各民族學生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自覺性。
六、高質量實施好兩項重大教育民生工程
(一)總體考慮
貫徹十八大精神,校舍安全工程和營養改善計劃這兩大教育民生工程要以提高惠民的質量和水平為主題,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廣大青少年平安生活、健康成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進一步提升億萬家庭的幸福指數。
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舉措。校安工程保平安、營養計劃促健康,這兩項都是關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來的大事。要通過加大工作力度,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加強督促檢查的措施,把國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校安工程要保證工程質量,實現兩大目标,提高安全意識,探索長效機制,在目前開工98%、竣工95%的情況下,重點推動到年底前基本完成三年規劃改造,高質量收尾。營養改善計劃國家和地方試點共覆蓋987個縣2900多萬學生。下一步工作要突出重點,強化基礎、完善機制、健全制度、細化責任、加強監管,确保規範化推進、精細化管理。
(二)重點工作
一是推動校安工程順利完成三年改造規劃任務。校安工程實施三年,成績顯著,一大批沉積多年的安全隐患得到消除,一大批校舍通過加固改造或新建重建達到了抗震設防标準和綜合防災要求,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下一步将聯合12個成員單位一起,在年底前全面總結工程取得的成效,全面總結各地實施工程的好做法和好經驗,形成專門報告報國務院。在工程收尾之時,組織一次專項檢查。重點檢查項目是否按規定驗收,工程質量是否符合規定标準;審計發現問題是否整改落實到位,D級危房是否全面拆除;信息系統是否建成使用,校舍檔案是否規範齊全。提出建立保障中小學校舍安全長效機制的意見建議,主要包括:建立年檢制度,對城鄉各級各類中小學現有校舍,定期進行安全排查鑒定,及時發現安全隐患;建立預警制度,協調有關專業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及時向學校發出各種災害預警信息;建立信息發布制度,會同有關部門,每年定期向社會發布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信息公告;建立隐患排除制度,對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區分輕重緩急,由中央與地方共擔資金,及時進行加固改造;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因學校危房倒塌和防範不力造成安全事故導緻師生傷亡的,依法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二是繼續健全營養改善計劃長效工作機制。拟于今年11月底前後,在貴州召開現場推進會,推廣貴州“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經驗;拟于明年春季學期開學前後,召開一次視頻調度會,對各試點省份的工作進展和存在的問題進行通報,對相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全面檢查已出台的8個配套文件的貫徹落實情況,保證計劃各環節操作規範,管理嚴格;督促各地重點落實好校長配餐制、食品留樣制、公開公示制,充分發揮學生和家長在膳食委員會中的監督作用。加快699個國家試點縣實名制學籍信息系統建設步伐,從技術上防止虛報、冒領、套取中央資金的行為,确保資金安全;開發專門軟件,對學生食譜中的營養構成情況進行分析、評估,免費提供給各試點學校使用,起到“電子營養師”的作用;建成并啟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健康監測評估系統,及時了解、跟蹤、公布學生體質變化和營養改善情況,指導和教育廣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通過學生影響億萬農村家庭。
總之,十八大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描繪了藍圖,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部署,明确了任務。我們要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真抓實幹、狠抓落實,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魯昕
(2012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