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
學校主頁 | 中文 |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觀點>>正文
 
 

【王輝、朱一峰】中國股市尾部風險效應成因探究

[發布日期]:2024-01-09  [浏覽次數]:

我院王輝教授、朱一峰副教授和2022屆博士畢業生孫開斯合作撰寫的論文“What Drives the Tail Risk Effect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在經濟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Economic Modelling》2024年第132卷上正式發表。

近年來,因小概率事件爆發而造成投資組合大幅減值的案例在全球股票市場屢見不鮮,給全球股市穩定發展與投資者财富增值帶來了巨大挑戰與風險,使得投資者對管理與對沖組合尾部風險、規避重大損失的需求愈發迫切。在此背景下,學界及業界越來越關注股票的尾部風險和其預期收益之間的關系。

本文以在險價值(VaR)和期望損失(ES)度量股票的尾部風險,現有文獻對中國A股市場的尾部風險效應進行了初步檢驗,但從研究結果看,文獻得到的結論并不一緻,也未就效應的産生機制展開讨論。基于此,本文利用2000~2020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重新檢驗了A股市場股票尾部風險與預期收益的橫截面關系,分析了已有文獻結論不一緻的原因,并重點從投資者行為偏差和市場套利限制角度深入剖析了A股市場尾部風險負效應的内在機制。

首先,基于對現有文獻在樣本股票選擇方面差異的認識,本文認為小盤股可能是導緻當前研究結論不一緻的原因。為了厘清小盤股的影響,分析了不同公司規模分組下的股票尾部風險效應表現,結果顯示在公司規模最小的分組内尾部風險效應并不具有收益預測能力,而在排除小盤股後,市場整體的尾部風險效應顯著存在。因此,小盤股削弱了股票尾部風險效應在A股市場的表現,已有文獻在樣本選擇方面的不一緻也導緻了研究結論的不統一。其次,探讨了中國股票市場中尾部風險效應的潛在機制。具體地,在投資者行為偏差方面,投資者對壞消息的反應不足,對尾部風險的相對偏好(處置效應),以及高情緒是引發股票尾部風險對預期收益負向預測能力的可能原因。在市場效率方面,較強的套利限制延長了市場糾正具有高尾部風險股票錯誤定價的時間,也會導緻股票尾部風險負效應的形成。此外,本文還讨論了融資融券制度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融資融券制度通過适度釋放市場上的賣空約束,降低了股票的尾部風險,緩解了負面的尾部風險效應。

本文的研究發現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對于投資者來說,認識到股票尾部風險負效應的存在并了解其根本來源,對于減少非理性投資和避免巨大損失至關重要。同時,市場監管部門應積極披露股票風險,合理引導投資者情緒,保證市場的穩定運行。此外,還需進一步擴大融資融券标的股票的覆蓋面,進一步拓寬投資者參與市場的渠道,提高市場的定價效率,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撰稿:朱一峰

審核:彭俞超

 



上一條:【姜富偉】Managerial Myopia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vidence from the Textual Analysis of Chinese Earnings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s 下一條:【陳宇子】Does Hedge Fund Managers’ Industry Experience Matter for Hedge Fund Activism?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