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郭豫媚副教授和郭俊傑副教授合作的論文《不确定性會影響央行溝通效果嗎》在《财貿經濟》2024年第6期正式刊發。
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等困難和挑戰。這不僅需要總需求管理政策加大力度,更需要以央行溝通為核心的預期管理政策予以配合。然而,不同于總需求管理政策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和實踐經驗,中國貨币政策預期管理仍存在兩個問題有待解釋和研究。第一個問題是現實經濟中出現“預期轉弱”的現象是否意味着央行溝通效果欠佳,還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幹擾。第二個問題是基于前沿文本分析方法的實證研究結果為何難以用理論研究的主要機制進行解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和困惑下,該論文嘗試從不确定性的角度進行研究。
該論文通過構建含有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的央行溝通模型,探究了央行溝通如何通過信息機制影響市場波動以及不确定性對央行溝通的削弱作用,從不确定性視角對中國貨币政策預期管理存在的矛盾進行了解釋。文本相似度反映了當期文本和過去文本間的差異,是央行溝通的研究中度量信息含量和研究信息機制的重要指标。該論文研究發現,在信息機制下,央行溝通文本相似度下降會降低市場波動。這是因為,當相似度的下降源于央行提供了新的信息時,公衆将結合新信息進行決策。由于新信息具有協調市場預期的作用,因此相似度的下降會減弱市場波動。但是,由于不确定性的上升會在降低央行溝通文本相似度的同時加劇市場波動,不确定性因素會抵消央行溝通信息機制的作用。這意味着,如果在不考慮不确定性的情況下使用央行溝通文本相似度和市場波動的關系來度量央行溝通的信息機制,那麼将導緻對央行溝通信息機制的作用方向和顯著性的誤判。該論文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貨币政策執行報告》為溝通樣本,通過實證分析發現中國人民銀行的溝通會通過信息機制影響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和彙率市場的運行。進一步地,該論文将基準模型拓展到彙率市場,探讨了彙率市場化改革對信息機制的影響,并利用“811”彙改從實證層面識别了我國央行溝通的信息機制。該論文的貢獻主要包括以下三點。一是基于理論和實證研究論證和識别了央行溝通的信息機制,這不僅是對央行溝通理論研究的重要補充,而且對于提高央行溝通政策實踐效果具有重要意義。二是提出和分析了不确定性因素對信息機制産生的抵消作用,為貨币政策預期管理領域存在的兩個問題提供了一種解釋。研究表明,我國央行溝通能夠通過信息機制發揮積極作用,但不确定性因素會抵消溝通的效果。因此,現實中的預期轉弱并不意味着我國央行溝通的無效,這對該論文提出的第一個問題進行了回答。與此同時,不确定性因素造成了文本相似度的下降和市場波動的加劇,進而為基于文本相似度的央行溝通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結論不一緻的現象提供了一種解釋。三是将央行溝通的文本特征模型化,為央行溝通的文本研究提供了一個動态理論分析框架。研究對于加強中央銀行溝通、提高中央銀行溝通效果具有以下三點啟示。第一,中國人民銀行的溝通能夠通過信息機制影響市場,應當積極與市場溝通。在控制不确定性因素後,證實了中國人民銀行的溝通在穩定市場波動和引導預期方面是一個有效的政策手段。第二,央行溝通想要達到穩定預期的效果,相比對已有信息的重複論述,應當更加注重為市場提供新信息。研究表明,央行通過該方式為市場供給新的信息可以起到協調預期進而降低市場波動的作用。基于此,為了實現穩定預期和降低波動的目标,在保證不同溝通方式和溝通主體的溝通内容大體一緻的情況下,央行在溝通中應當多為市場提供新信息。第三,在全球經濟面臨較高不确定性的形勢下,央行溝通想要發揮既定的效果需要更多地釋放信息,強化央行溝通信息機制的作用來穩定市場。研究表明,在信息機制下有關新信息的溝通會降低市場波動,但不确定性會抵消這種效應。因此,如果央行想要降低市場波動,那麼應當關注不确定性的變化及其對市場帶來的影響,使央行溝通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來源:《财貿經濟》微信公衆号
審核:彭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