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刊發我院吳偎立老師的文章:“烏龍指交易與市場效率: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證據”。
光大烏龍指事件發生于2013年8月16日,是我國資本市場建立以來首次發生的一起因交易軟件缺陷引發的極端個别事件。當天11:05:08,光大證券在進行ETF申贖套利交易時,因程序錯誤,其所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統以234億元巨量申購180ETF成份股,實際成交達72.7億元,引起滬深300、上證綜指等大盤指數和多隻權重股短時間大幅波動。為對沖現貨市場中的多頭頭寸,光大證券在上午交易時段賣出股指期貨IF1309空頭合約共253張,下午交易時段總共賣出50ETF、180ETF約18.9億元,累計用于對沖而賣出的股指期貨合約共計6877張,其中IF1309、IF1312空頭合約分别為6727張和150張。全天用于對沖而新增的股指期貨空頭合約總計為7130張。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烏龍指事件發生之後,相關信息隻在在上交所和光大證券内部傳播,一直未對市場披露,所以相關信息是通過非正式渠道在資深交易者之間傳播。更有趣的是,光大證券董秘在市場午休時段出面公開對烏龍指事件予以否認,而下午開市後光大證券臨時停牌,直到14:19,光大證券才正式向市場承認烏龍指事件确實存在。
可以看到,從烏龍指事件發生,到光大證券正式向市場承認,相隔3個多小時。在此期間,市場處于嚴重的信息混亂之中,尤其是中小投資者處于明顯信息劣勢地位,投資者對于市場究竟發生了什麼,莫衷一是。因此可以說,由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漏洞,光大烏龍指事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樣本,讓我們可以研究這樣的市場的各方面性質。
我們發現,由于烏龍指事件通過價格向市場釋放了錯誤的信号,導緻市場中大量不知内情的交易者繼續買進,進一步推高股票價格。而在事件真相逐步向市場披露之後,市場迅速回落,導緻投資者遭受了嚴重損失。由于烏龍指事件後信息傳播不暢,導緻現貨市場的流動性、有效性都大幅下降,波動性明顯上升,且收益率明顯正偏。随着信息逐步向市場傳播之後,現貨市場的流動性和有效性逐步恢複,波動性逐步下降。值得強調的是,由于期貨市場T+0交易制度和更低的交易成本,期貨市場的流動性和有效性恢複得更快。
本研究說明,對于散戶為主的新興市場,烏龍指事件會導緻顯著的正向反饋交易,信息不對稱會嚴重傷害投資者的利益,對于市場的效率會産生顯著的負面影響。本文說明,信息披露對于市場的健康運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監管層應加強信息披露規則的制定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