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
學校主頁 | 中文 |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觀點>>正文
 
 

【苟琴】我國信貸配給決定因素分析——來自企業層面的證據

[發布日期]:2015-06-02  [浏覽次數]:

《金融研究》2014年第7期刊發我院苟琴與其合作者黃益平合作撰寫的文章《我國信貸配給決定因素分析——來自企業層面的證據》。

【摘要】 本文采用世界銀行提供的中國企業投融資環境調查數據詳盡分析了信貸配給決定因素。我們根據企業的銀行貸款需求、申請和實際獲得情況甄别出信貸配給,并将其細化為企業自我信貸配給和銀行信貸配給兩類。針對非随機性信貸配給樣本可能導緻的樣本選擇偏誤問題,我們采用帶删失的Probit模型予以處理。實證結果表明,企業規模、盈利性、是否獲得政府貸款幫助以及企業所在省份金融發展和金融市場化程度等都是影響信貸配給的顯著因素,但并沒有發現所有制的“金融歧視”觀的證據。

銀行信貸資金的配置效率是決定銀行體系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關鍵,探讨銀行如何配置信貸資金這一問題有助于我們把握過去銀行體系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本文将着眼于此,挖掘影響銀行信貸資金配置的因素。

與現有文獻不同,本文不再籠統地根據企業是否獲得銀行貸款來研究銀行信貸配置,而是基于信貸配給理論,同時參考企業的銀行貸款需求與獲得性兩方面信息,甄别出受到信貸配給的企業。本文進一步将信貸配給劃分為兩類:企業不願向銀行申請貸款而實施的“自我信貸配給”以及銀行拒絕部分企業的貸款申請而實施的“銀行信貸配給”。世界銀行環境調查(World Bank Environment Survey,簡稱“WBES”)之“中國投資環境調查2003”為我們提供了甄别企業貸款需求和獲得情況的信息。數據表明,樣本中約一半的潛在借款者受到了信貸配給,其中自我信貸配給占三分之二,銀行信貸配給占三分之一。

信貸配給樣本并非總樣本的随機抽樣,因為隻有具有信貸需求,企業才可能受到信貸配給。銀行信貸配給樣本同樣具有非随機性特征。本文使用帶删失的Probit模型處理潛在的樣本選擇偏誤問題,分析信貸配給影響因素。實證結果表明:第一,中小企業受到信貸配給的概率更高,國有企業在獲取銀行貸款方面并無顯著優勢,國有企業信貸優勢的原因與國有企業大多為大型企業相關。因此,本文并沒發現所有制“金融歧視”觀的證據。第二,盈利能力更高的企業受到信貸約束的可能性更低,但盈利能力在銀行決定是否向中小企業放貸時并不重要;第三,政府是否為企業提供貸款幫助顯著地影響銀行貸款分配,政府傾向于支持大型企業的做法加劇了中小企業劣勢;第四,金融發展和金融市場化有助于企業獲得銀行貸款,僅當金融市場化程度達到一定水平時,中小企業才能從中受益。

基于上述實證發現,本文認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出路,在于緩解銀企間的信息不對稱,促進中小金融機構發展,充分發揮其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比較優勢。同時還應降低政府幹預、增強銀行競争、加快金融市場發展,以提高信貸資金的分配效率。



上一條:【苟琴】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the middle-income trap-What can China learn from the cross-country experience? 下一條:【鄢莉莉】The shareholding similarity of the shareholders of the worldwide listed energy companies based on a two-mode primitive network and a one-mode derivative holding-based network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