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
學校主頁 | 中文 |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觀點>>正文
 
 

【苟琴】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the middle-income trap-What can China learn from the cross-country experience?

[發布日期]:2015-06-09  [浏覽次數]: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4年第31卷第8期刊發我院苟琴與其合作者黃益平、王勳合作撰寫的文章“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the middle-income trap-What can China learn from the cross-country experience?”

【Abstract】Should China accelerat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order to avoid the middle-income trap? And,if the answer is yes, which specific reform steps should the government undertake? In this study we attempt to shed light on these questions by examining experiences of 80 countries during the period 1980–2010. Empirical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 growth effect of financial repression is insignificant among low-income economie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among middle-income economies an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among high-income economies. Furthermore,for the middle-income group, repressive policies on credit, bank entry, securities market and the capital account significantly inhibit economic growth. In the meantime, law and order promotes growth among all income groups, while democracy has no impact whatsoever. We also validate these findings through a range of robustness checks. These findings offer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China.

國際經驗表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進入“中等收入水平”後,高增長往往難以為繼,這些經濟體大多停滞在中等收入水平階段,遲遲難以邁入高收入水平階段,這一現象被概括為“中等收入陷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現了強勁的經濟增長,GDP增長率平均達到10%,人均GDP從改革之初不足200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6600美元,已經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然而,2011年開始我國經濟增長開始下降到8%以下,經濟中結構風險不斷凸顯,其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隐憂。健全發展的金融體系,能夠有效地動員儲蓄,提高資本配置效率,促進創新,從而對于經濟持續增長極為重要。然而,我國金融體系長期受到政府幹預和管制,存在典型的金融抑制特征,資本要素市場遠未完成市場化改革。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對于金融體系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已經得到廣泛認識。在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确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包括擴大金融業對内對外開放。這樣的改革是否有助于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現有文獻關于金融抑制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無論是理論推斷還是實證分析,遠未達成一緻的共識。McKinnon和Shaw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的“金融抑制”理論認為,金融抑制會壓抑儲蓄和投資意願,降低資本配置效率,從而不利于經濟增長;與此相對,Stiglitz及其合作者們後續提出“金融約束”論,認為落後經濟體應采取金融抑制政策以克服金融體系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和問題,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大量實證研究對上述觀點作出檢驗。這兩派相反的理論分别得到一些實證經驗的支持。

回顧現有實證研究,本文發現這些研究往往傾向于強調金融抑制對于經濟增長具有線性的阻礙或者促進作用,而忽略了經濟增長可能同時受到兩種相反作用的影響,從而金融抑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可能并非線性單調。雖然Stiglitz及其合作者提出随着經濟體發展水平的變化兩者之間可能存在動态關系,但以理論探讨為主,并未被後續實證研究所證實,缺乏廣泛的事實基礎。本文立足于現有文獻基礎,運用跨國經驗分析,考察金融抑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着重研究其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是否存在差異性影響,并具體分析不同類型的金融抑制政策的影響。本文的實證分析無疑為理論的檢驗以及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驗依據,對現有文獻是一個有益的補充,同時也為面臨金融改革的處于中等收入水平的中國提供國際經驗。

本文通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發現,金融抑制整體上而言不利于經濟增長,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存在不同影響:對中等收入經濟體經濟增長有阻礙作用,對高收入經濟體有促進作用,而對低收入經濟體沒有顯著影響。這為前述争論提供了一種解釋。具體而言,全部金融抑制子指标都對低收入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無顯著影響;金融抑制對于中高等收入經濟體的影響的差異主要源自信貸管制、銀行準入以及資本賬戶方面的管制。前兩者阻礙中等收入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卻有利于高收入經濟體經濟增長;後者同樣阻礙中等收入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卻對高收入經濟體經濟增長沒有顯著影響。而限制股票市場對外開放的措施則對于中等和高等收入水平的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均不利。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現狀,金融自由化改革,包括深化以銀行業準入放松為主的對内銀行業改革以及對外推進資本賬戶開放,将有助于經濟持續發展。



上一條:【苟琴】Overseas Impacts of China’s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下一條:【苟琴】我國信貸配給決定因素分析——來自企業層面的證據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