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
學校主頁 | 中文 |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觀點>>正文
 
 

【王雅琦、譚小芬】人民币彙率、貿易方式與産品質量

[發布日期]:2018-04-20  [浏覽次數]:

我院王雅琦老師、譚小芬教授與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張金慧、博士研究生盧冰合作撰寫的論文“人民币彙率、貿易方式與産品質量”發表在《金融研究》2018年第3期。張金慧為我院2013級本科生,卓越學術人才培養項目4期學員;盧冰為我院2012級本科生,卓越學術人才培養項目3期學員。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2000-2006年合并的中國海關數據庫和工業企業數據庫,考察了人民币彙率變動對制造業企業出口産品質量的影響。本研究發現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升出口産品質量。進一步地,結合貿易方式,我們發現人民币升值能提高一般貿易産品質量,但卻會對加工貿易産生負面影響。我們發現這一結論對一系列的穩健性檢驗都保持成立。在控制了其它可能的影響渠道之後,我們發現貿易方式的異質性仍然是解釋人民币彙率變動下企業産品質量反應差異的重要因素。另外,我們對總體質量變動進行分解并計算了各因素貢獻度,發現在樣本期間,存續企業顯著提升了企業産品質量。同時,我們發現企業的進入退出會對整體市場産品質量産生重要影響。另外,我們發現人民币升值時,低質量産品相對高質量産品更多地退出市場,從而使得留在市場上的整體産品的質量得到提高。然而這一效應在加工貿易卻并不明顯。

關鍵詞 人民币實際有效彙率;産品質量;貿易方式;質量分解

出口貿易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随着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僅靠壓低價格搶占市場的出口策略已不可持續。努力提升産品質量才能使一國的出口部門獲得新的競争優勢,因此對貿易的研究關注點也應從規模轉向質量(施炳展等,2013)。近來的彙率市場化改革為推動産業結構升級、産品質量提升提供了發展的動力和時機。國家往往利用彙率改革引導資源的流向及配置,促進産業結構升級和産品質量提升。人民币持續升值一方面使得我國勞動密集型産品的出口價格優勢被削弱;另一方面,由于我國能夠以更低價格進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産品,人民币升值刺激了這些産品的國内需求,可以推動我國貿易結構向高技術行業傾斜。在彙率市場化改革與産業升級大背景下,研究彙率對産品質量影響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此外,就我國出口貿易的特點來看,加工貿易占據了重要地位。且我們發現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企業在發展模式上有着顯著區别。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我們将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企業進行了區别分析。2000-2006年間,加工貿易出口額占比平均值為55.54%,從2000年的56.50%下降到2006年的54.59%。而從更長區間來看,在2000-2010年間,加工貿易出口額占比平均為52.51%,這一比例在2014年更是下降到了37.76%。加工貿易是我國與他國開展經貿合作的重要形式,既能利用國外的品牌和技術優勢,又可充分利用我國的勞動力資源。但與此同時,加工貿易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對我國對外貿易轉型升級可能産生負面影響。加工貿易企業利潤率和工資水平較低,研發支出較少。我國在2009年的出口國内附加值比率僅為67%,遠低于美國(89%)、日本(85%)等國。此外我國近年來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問題,人口紅利優勢正在消失。從2009年起至今,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了74.8%。企業的低成本策略已不可持續,其應通過提高生産率和培育自主品牌,提升自身技術與産品質量,實現轉型升級。

在當前的國際貨币體系下,彙率變動不确定性增大,會對企業出口貿易産生一定的影響。已有文獻研究表明,本币升值使得企業有動機提升産品質量。Melitz(2008)和Berman等人(2012)指出當本币升值時,企業出口價格競争力被削弱。梁中華和餘淼傑(2014)研究發現,人民币升值對企業出口盈利能力産生負面影響,這主要來自收入創造能力下降和銷售利潤率降低兩個因素。另外,根據Hallak和Sivadasan(2009)構造的理論模型,“性價比”又是決定消費選擇的關鍵變量,因此企業有動機通過提高産品質量來維持利潤。此外從結構因素來看,本币升值會使得低效率的企業和産品退出市場,從而對企業間和企業内的資源進行重新配置,提高企業生産率(餘淼傑和王雅琦,2015)。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與一般貿易企業不同,加工貿易對彙率變動敏感性較弱;此外從事加工貿易的企業通常利潤率和産品增加值較低,産品質量提升空間也相對較小。因此我們預計當本币升值時,加工貿易企業通過提升質量來維持利潤的概率較低,而更多的是通過壓縮自身的利潤空間。當利潤空間壓縮到一定程度時,加工貿易企業将退出出口市場。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彙率、産品質量與貿易方式結合起來,基于2000-2006年合并的中國海關數據庫和工業企業數據庫,研究人民币實際彙率變動對我國制造業企業出口産品質量的影響,并同時探究不同貿易方式的企業面對彙率變動是否表現出異質反應。之後,本文對質量變動進行分解,探究企業及産品進入、退出市場對整體産品質量變動的影響,并測算了各因素的相應貢獻度。最後,本文進一步按企業所在行業、省份以及所有制形式分類進行子樣本回歸以檢驗結果的穩健性。目前研究彙率與産品質量關系的文獻大多着眼于整體質量層面,如于津平等(2014)采用2005-2011年中國對147個國家(地區)的出口數據,發現人民币升值能夠提升用技術複雜度來衡量的産品質量。本文則主要基于企業層面的數據,關注實際有效彙率變動對我國企業出口産品質量的影響,及貿易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本文主要有三方面的貢獻。第一,文章利用高度細化的微觀企業數據實證檢驗了彙率變動對出口産品質量的影響,并從産品質量的實質性提升和結構性因素兩個維度出發,細緻分析了彙率對産品質量影響的傳導渠道。第二,本文從現實出發,探究了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企業面臨本币升值時在産品質量上表現出的不同反應,并分析了不同貿易類型企業質量變動存在差異的原因。許家雲等(2015)較為全面地研究了人民币彙率對于産品質量的影響,并在穩健性檢驗部分分析了融資約束、生産率等異質性因素,但沒有細緻分析貿易方式這一因素。本文在研究人民币彙率變動對于産品質量影響的基礎之上,引入了貿易方式因素并進行了細緻分析,這一因素在先前的文獻中較少提及。考慮到貿易方式這一因素在中國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這與我國出口的實際情況有密切關系。加工貿易在我國出口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因此研究貿易方式與産品質量提升的關系,對于我國未來出口産品轉型升級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第三,本文通過質量分解從動态視角分析了産品質量變動的原因。施炳展(2013)在企業層面進行了較為細緻的質量分解,本文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分解分析,細化到企業-産品層面。而結合貿易方式,我們發現彙率變動對于不同貿易方式的産品的市場退出概率有顯著差異。這在先前文獻中較少提及。我們将質量變動因素分解為企業-産品間、企業-産品内、企業-産品組合進入和企業-産品組合退出四種效應,測算了每種效應的貢獻度大小。同時本文将企業的進入、退出與我國加工貿易出口額占比變動相聯系,根據貿易方式對産品質量變動進行了模式内及模式間效應的分解。

結合本文的研究結論,我們圍繞彙率、貿易方式和産品質量提出三方面的政策建議:第一,彙率變動要适應國内産業發展的需要,适應經濟發展狀況的升值有利于提升産品質量。因此要進一步完善彙率市場形成機制。但同時要避免實際彙率過快升值,以免對貿易造成過大沖擊。第二,要進一步促進産業升級,優化産業機構,促進貿易轉型,以提升我國出口部門的競争力、降低其面臨外部需求變化時的脆弱性。第三,為了提升産品質量,要着力提高企業勞動生産率、人均工資。同時要提升資本密集型行業的附加值,應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努力實現貿易轉型,使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上一條:【黃昌利、黃志剛】開放經濟下中國的貨币需求函數:基于ARDL邊限檢驗法的證據 下一條:【李俊峰】北京市金融業集群空間分布及演變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