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
學校主頁 | 中文 |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觀點>>正文
 
 

【王廣謙】“一帶一路”助推全球經濟增長

[發布日期]:2019-04-22  [浏覽次數]:

《中國金融》2019年第8期

“一帶一路”是借古代絲綢之路的曆史符号,以和平發展、互利共赢為基本理念的國家級頂層經濟合作倡議。自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提出以來,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和廣泛支持。2017年5月,我們國家召開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習近平主席在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上做了開幕緻辭,系統完整地闡述了“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和内涵。5年來,“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并已成為全球範圍内具有重要影響的合作計劃。高校也積極參與其中,近幾年先後成立了“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等合作平台,舉辦了一系列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國際論壇和研讨會,設立了一批專門的研究機構。關于“一帶一路”的研究,也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下稱《願景與行動》),從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中國各地方開放态勢、中國積極行動、共創美好未來八個方面進行了系統闡述,這是一個重要的指導性文件。
 

“一帶一路”是推進全球經濟合作發展的中國方案

人類社會是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逐漸融合中發展的,融合的過程是以交流溝通、互通有無、貿易往來、互惠互利為基礎的,古代絲綢之路就是這種融合的一條紐帶。随着人類知識的增長和科技的發展,人類融合的進程大大加快。在人類融合的過程中,也曾發生過不少的沖突和用船堅炮利解決沖突的腥風血雨,以及在這種條件下帶來的不公平不平等。但從整個曆史看,更長時間和更多情況下的融合是和平的、友善的和互惠的。古代的絲綢之路就是以公平貿易為基礎的友善、和平之路。古代絲綢之路所體現的“善意、互惠、平等、包容、友誼、和平”的“絲路精神”,在經濟、科技和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在推進人類向更高水平的融合發展進程中尤顯珍貴。筆者理解,這也是借助“古代絲綢之路”這一曆史符号,用現在概括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赢”的“絲路精神”,共同推進全球經濟合作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帶一路”是中國全方位融入全球體系的重要引擎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也逐步融入了全球體系,未來中國的發展,更是與世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全面統籌促進國内各領域改革發展的引導,也是擴大對外開放、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方位融入全球體系的重要引擎。《願景與行動》發布後,國内各地區、各部門都在發展規劃的制定和調整中,将此作為重要的引領,不但是與“一帶一路”聯系密切的18個省市區,其他地區也都積極參與其中。

因此,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以相關國家為重點,同時采取開放性,是中國全方位深度融入全球體系的一個重要引擎。

“一帶一路”是新形勢下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和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上世紀下半葉,世界經濟總體上實現了較快增長。但進入新世紀後,世界經濟增長遇到了嚴峻挑戰。從經濟方面看,投資增長放緩,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上升,金融風險增大,發展不平衡加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有效性降低等。從非經濟方面看,地區動蕩持續,戰亂和沖突不斷發生,恐怖主義、難民移民大規模流動等,這些問題的積聚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的增長。同時,新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的興起,使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受阻。經濟全球化能夠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面對這一系列的挑戰,單個國家的力量是無法解決的。隻有通過更多國家參與的政策協調,在全球更大範圍内整合經濟要素和發展資源,才能形成合力,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和實現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所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三大原則”和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内容”,有助于激活區域内發展的潛力,提高發展的效率,實現區域的繁榮。這不但會促進相關國家的發展,也會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新力量,并為全球經濟治理模式的改革與完善進行新探索、提供新經驗。這符合當今時代“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基本價值觀和共同追求。因此,“一帶一路”倡議對于新形勢下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和推進經濟全球化将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帶一路”是為逐步走向“世界大同”提供的中國智慧

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上緻開幕詞時講到,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赢,不斷朝着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這是提出這一倡議的初衷,也是希望通過這一倡議實現的最高目标。

從近期看,“一帶一路”倡議所提出的“三大原則”和“五通内容”,以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為重點的推進方式,能夠有效地促進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這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也是一緻的。在開放合作、和諧包容、市場運作的推進過程中,通過對接各國政策和協調聯動,可以實現更大範圍和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

從長期看,随着區域合作機制的不斷完善和成熟,就有可能推動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這個共同體的不斷擴大和多個共同體的逐步融合,就是人類發展逐步走向一體化的必然過程。這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符合中華民族曆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也符合世界多元文化所共同追求的美好願望。

“一帶一路”目标的實現任重道遠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中國已經與一些相關國家簽署了合作協議,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水電站、天然氣管線、油氣管道、跨界橋梁、輸電線路、光纜傳輸系統等方面的一些項目已經開工建設,近幾年相關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投資明顯增長,合作的領域不斷擴展。

“一帶一路”是一個長期的合作倡議,在推進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協調的問題有許多,也會遇到一些挑戰。從參加合作的國家看,不少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還不到位,大多數國家還沒有把這項倡議與自己國家的發展規劃密切結合起來,政策協調尚需做更多的工作。“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開放的合作平台,并不限于沿線國家,從目前看,吸引更多國家參與,減少他們的疑慮,還需一些時日。就國内來說,統籌好“一帶一路”建設與國内改革發展,平衡好國内投資與對外投資的關系,需要進一步加強各部門各地區之間的協調。目前,部門、地區和企業參加“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性很高,但在項目選擇、項目評估,風險控制、效果評價等方面做得不夠細緻,需要高度重視和加以改進。

随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們承擔的國際責任和義務也在不斷增加,“一帶一路”就是我們主動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的一個重要象征。努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将是我們未來一項特别重要的任務。作為“一帶一路”的研究機構,在理論支持和現實引導方面應該作出努力。

在資金融通方面,一是如何擴展融資的渠道和優化融資的方式,使雙邊和多邊合作相結合,貿易融資、項目融資、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多方式相協調。二是如何擴大資金的來源,因為“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需求很大,需要加快資本市場的開放,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籌資功能,如推進國内企業和相關國家企業在境内外發行人民币和外币債券籌集資金,引導各國主權基金、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重點項目建設等。

在貨币政策和金融監管方面,需要加強貨币政策協調,擴大合作國家雙邊本币互換和結算的範圍與規模,建立穩定貨币體系和加強金融監管的合作機制,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的制度安排等。

在合作機制方面,要研究如何發揮好亞投行、絲路基金的引領作用,如何做好新的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與現有多邊合作機制的協調等。

總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理論研究及時跟進。研究機構應該把“一帶一路”的研究與世界經濟發展和國内改革發展的研究結合起來,加強國别分析和趨勢分析,加強項目評估和統計分析,加強經驗總結和協同研究,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順利推進提供更多更加切合實際的建議。



上一條:【苟琴】金融結構、經濟波動與經濟增長——基于最優産業配置框架的分析 下一條:【李建軍】普惠金融、收入分配和貧困減緩—推進效率和公平的政策框架選擇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