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院長李建軍教授與博士生李俊成合作撰寫的論文“普惠金融與創業:“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發表在《金融研究》2020年第1期。
現階段,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階段,傳統比較優勢正逐漸弱化,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最為核心的問題。随着經濟向形态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新常态過渡,增長驅動力也必須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政府發出了“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号召,以期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此背景下,該文關注和研究了金融支持與創業活動間的關系,考察了普惠金融對創業決策的影響和作用。借助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該文首先建立了普惠金融指标體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測度了我國各地級市的普惠金融水平。在此基礎上,該文實證分析了普惠金融對創業的影響。研究發現,普惠金融的發展對創業具備顯著的增進效應。考慮多種模型設定、不同自變量和因變量度量方式以及内生性問題讨論的穩健性檢驗均不改變該文的主要結論。在此基礎上,該文對普惠金融影響創業的作用機制進行了檢驗。結果發現,普惠金融并沒有通過緩解家庭資金約束來促進創業,普惠金融對創業的增進作用主要來源于對居民金融能力的提升。随後,該文實證檢驗了金融教育對普惠金融影響創業的調節作用。結果發現,随着金融教育的普及,普惠金融發展對創業的促進作用将加強。區分普惠金融不同維度可以發現,金融教育對普惠金融影響創業的調節作用,是通過提高金融服務使用度對創業的增進效應實現的。該文的研究表明,相較于傳統金融發展,實現金融廣化更有助于居民創業精神的激發。
相較于過往文獻,該文的研究貢獻至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越來越多的學者證實,金融排斥的存在使得傳統金融發展理論所倚重的金融深化并未能夠發揮支持創新創業活動的良性效應。因此,金融廣化的視角或許是研究金融支持創業問題的突破口,但目前關于普惠金融在創業中的支撐角色卻很少被涉及。第二,受限于微觀數據的可獲得性,針對中國家庭展開的相關研究相對較少,微觀層面的金融議題長期在學者的研究視野之外。該文借助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測度了中國各地級市的普惠金融水平。在此基礎上,實證分析了普惠金融對居民創業的影響,從而突破了以往過多基于宏觀層面的單一視角研究,豐富和拓展了金融支持創業的理論與途徑。第三,現有文獻大都停留在關注融資機制對創業活動産生的影響,該文則基于創業所需的資源和能力視角,研究了包括資金供給及交易媒介使用、風險認知和風險管理在内的諸多金融能力對普惠金融促進創業的中介效應,研究結論有助于進一步打開普惠金融如何影響創業行為的黑箱。
普惠金融對促進創業參與作用顯著,這為我國發展普惠金融和開展“大衆創業”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參考依據。一是完善頂層設計,推動金融包容性發展。頂層設計的出台将有助于綜合推動整個金融體系更好地為薄弱領域或者弱勢領域、弱勢地區、弱勢群體提供金融服務,有助經濟實現更均衡更充分發展。二是拓寬服務廣度,提高金融服務可得性。發揮普惠金融對創業人群的支持效應,首要的就是合理分布網點布局,下沉金融服務重心,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三是注重協同發展,形成普惠性金融服務體系。普惠金融發展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除強化信貸支持以外,還應繼續推動交易媒介升級、完善支付清算服務、拓寬風險管理渠道等等,讓居民充分享受普惠金融發展帶來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