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朱一峰助理教授和我院蒂爾堡項目博士生畢嘉合作撰寫的論文《Value at risk, cross-sectional returns and the role of investor sentiment》在金融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2020年第56卷上以封面首篇(Lead Article)的形式正式發表。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美國股市最近50餘年的上市公司數據,發現在險價值(Value-at-Risk)與股票橫截面預期收益之間呈負相關關系,而這種負相關關系可以用美國市場的波動性來解釋。本文為金融風險與股票橫截面預期收益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發現了在不同的投資者情緒水平條件下,在險價值對于股票橫截面預期收益的預測能力是完全不同的。
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第一,把投資者情緒作為衡量不同研究對象的重要區分指标。将整體數據分成了高投資者情緒和低投資者情緒兩大類,發現了在險價值與股票橫截面預期收益之間的關系在不同的投資者情緒條件下完全不同的表現。為心理學與金融學的融合協同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路,發現了在投資者情緒高漲的時期,在險價值與股票橫截面預期收益呈負相關關系,且這種關系不能用動量、短期反轉、波動性和财務困境等因素來解釋。而在投資者情緒低迷的時期,這種關系就會消失,在險價值與預期收益之間沒有顯著的相關性。第二,這些實證結果支持了前景理論,即投資者在信心十足的情況下,會表現出風險喜好,從而願意持有高風險資産。同時該發現對于業界也有着一定的借鑒意義,提供了一個可以盈利的交易策略,即把不同的投資者情緒的股票進行分組,對投資者情緒最高漲的組合進行做空,并對投資者情緒最低迷的組合進行做多,然後每月根據當月股票的投資者情緒更新投資組合就可以獲得較為豐厚的利潤。第三,經研究,本文還進一步發現了這種負向效應在個人投資者占比高的股票中會表現得更為強烈,這表明機構投資者會比個人投資者更不容易受情緒所影響。這對于證券市場的機構化和去散戶化發展有着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