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全球金融科技半月評主要聚焦以下兩方面内容:
一、去中心化金融(DeFi)熱度延續
DeFi全稱Decentralized Finance,指的是去中心化金融,同樣也譯為“分布式金融”或“開放金融”。自2019年以來,DeFi逐漸成為金融科技領域最為火熱的概念之一。目前較為重要的DeFi應用領域包括以太坊的穩定币、DEX(去中心化交易所)、貸款和保險平台等,其中湧現出Uniswap、COMP、Curve、Sushi等知名的DeFi項目。
8月,全球去中心化金融(DeFi)熱度延續,多家企業及交易所推出新技術和項目完善DeFi基礎架構、推出基于DeFi的新應用,以及探索DeFi應用的可拓展性。例如RADIX公司推出可使DeFi大規模應用的4項核心技術,包括高速網絡共識機制Cerberus、用于構建DeFi應用程序的Radix引擎、用于幫助構建DeFi庫的組件目錄、以及用于激勵計劃的開發人員專利費;Akropolis宣布推出DeFi一站式理财平台Delphi,允許用戶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進行不同的投資選擇,包括DeFi挖礦、儲蓄、投資、基金定投和質押;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Opium推出了首個基于DeFi借貸協議Aave的信用違約掉期(CDS)産品;以太坊錢包MyEtherWallet嘗試通過其專用錢包通信工具MEWconnect與DeFi進行整合。MyEtherWallet及其他錢包的用戶均可借此訪問以太坊,接入DeFi借貸協議Aave,獲得更廣泛的借貸選擇,還可以訪問其他區塊鍊的代币。
由此可以看出DeFi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其相比數字貨币,是一種更實用且範圍更廣的替代金融體系,其影響力将在未來進一步凸顯。
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與BIS等官方機構發布CBDC研究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發布《中央銀行數字貨币的設計選擇:政策和技術注意事項》報告。報告分析了央行發行央行數字貨币(CBDC)的動機、潛在收益與風險,認為CBDC的動機包括擴大金融普惠性,以及提高支付系統的效率和穩定性;潛在收益包括提高交易效率、擴大稅收基數、推出負利率等新型貨币政策工具、減少經濟犯罪和協助打擊恐怖主義行為、擴大金融服務人群範圍等;潛在風險包括加速銀行體系去中介化、政府不當介入阻礙私營部門創新、跨境資本流動風險增加、隐私洩露,以及技術漏洞影響信息安全等。此外,報告分析了與CBDC設計相關的法律因素,包括管轄權、合規性、隐私保護、處理錯誤或欺詐性交易、留置權、可追溯性、稅收等法律問題。報告認為,目前雙層架構的CBDC設計最容易滿足現有法律要求,即商業銀行作為用戶和CBDC之間的主要接口,為個人和實體管理數字錢包和相關交易。
國際清算銀行發布《央行數字貨币崛起:驅動因素、方法和技術》報告,指出全球超36國央行正在研發CBDC,2020年成為CBDC崛起之年。報告認為,臉書公司提出的Libra穩定币及此後美國政府和監管部門的回應無疑是數字貨币發展的轉折點。數據顯示,在2019年,聲稱計劃在1-6年内發行CBDC的中央銀行數量增加一倍。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加速了各國的CBDC研發。報告稱,“社交隔離政策,公衆對現金等接觸式支付方式的擔心,以及政府對個人支付救濟金的計劃都進一步加快了向數字支付的轉變” 。
半月評參考的動态消息及來源:
1. Radix發布四種技術,将使DeFi成為主流
在一份白皮書中,Radix表示,它已推出了四項技術,相信可以讓DeFi得到大規模采用。這四項技術分别是高速網絡共識機制Cerberus、用于構建DeFi應用程序的Radix引擎、用于幫助構建DeFi庫的組件目錄(Component Catalog)以及開去中心化激勵計劃開發人員專利費(Developer Royalties)。
Radix公司表示,要使DeFi成為主流,它需要低交易成本、安全的設計系統、可擴展且可組合的應用程序以及鼓勵開發人員開發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的激勵措施。
——Cointelegraph中文
2.波卡生态DeFi項目Akropolis推出DeFi一站式管理商店Delphi
波卡生态DeFi項目Akropolis宣布推出DeFi一站式管理商店Delphi,允許用戶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進行不同的投資選擇,包括 DeFi 挖礦、儲蓄、投資、DCA 定投和質押。目前 Delphi僅支持儲蓄,投資、DCA 定投和質押将很快上線。
——鍊聞
3. 國際清算銀行報告:超36國央行正研發數字貨币,CBDCs全面崛起
8月24日,國際清算銀行發布了一份有關中央銀行數字貨币(CBDC)的報告:《央行數字貨币崛起:驅動因素、方法和技術》,該報告分析了全球央行數字貨币的研發成果、技術方法和政策立場,分析評估了央行數字貨币的現有設計以及各國接受該新模型的動機。BIS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互聯網上對央行數字貨币的搜索量明顯超過了比特币和Facebook的Libra穩定币。
——星球日報
4.其他消息源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撰寫的金融科技月度評論
——全球技術地圖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