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動态第7期(2018年1月7日-2018年1月13日)
貨币社融持續背離,中國“穿透式監管”效果初現;經濟過熱風險顯現,美國“漸進式加息”已成共識
【關鍵數據】
點評:人民銀行公布的2017年度金融數據很好地反映了目前中國的金融環境。其中,8.2%的貨币供應增長率表明央行堅持了穩健中性的貨币政策主基調,而貨币供應增速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的背離表明中國對金融領域的“穿透式監管”達到了效果,金融部門内部的資金循環和嵌套大大減少。
1. 2018年1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2017年度社會融資規模報告。初步統計,2017年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74.6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017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9.44萬億元,比上年多1.63萬億元。1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999億元。具體組成數據如表1所示。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官網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官網)
2. 2018年1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2017年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主要數據如表2所示。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官網

表2:2017年金融統計數據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官網)
3. 2018年1月12日,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就廣義貨币餘額數據接受采訪時表示,2017年M2增長8.2%,比上年有所下降,主要就是反映了去杠杆和金融監管逐步加強背景下,銀行資金運用更加規範,金融部門内部資金循環和嵌套減少,由此派生的存款減少。當前貨币信貸運行總體正常,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穩固,經濟運行韌性增強,企業利潤向好。這些為主動去杠杆提供了較好的時間窗口。她指出,比過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為新的常态。
——來源:證券時報網
4. 2018年1月10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2017年美聯儲向美國财政部上繳利潤802億美元,較2016年下降113億美元。
美聯儲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2017年美聯儲向商業銀行支付的儲備金利息增加138億美元,這是導緻上繳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
美聯儲的利潤主要來源于持有的美國國債和房地産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資産的利息收入。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聯儲執行了三輪量化寬松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美聯儲資産負債表已經從危機前的不足1萬億美元膨脹至目前的4.5萬億美元。
——來源:中國财經
【高層言論】
點評:美聯儲官員對于美國經濟的預期正在逐漸改變,在經濟回暖、通脹好轉的背景下,退出寬松政策正逐漸成為大多數官員的共識,通過加息預防經濟過熱的風險也逐漸成為美聯儲新的政策關注點。
1. 2018年1月12日,波士頓聯儲行長Eric Rosengren表示,美聯儲應該對其兩個貨币政策支柱中的一個(即2%通貨膨脹目标)進行檢讨,着眼于給美聯儲更大的空間來應對下一次經濟衰退。
“鑒于過去10年的經驗,我們正在接近全面重新考慮貨币政策框架的時候,”Rosengren在為周五的聖疊戈演講準備的發言稿中說。
Rosengren說,應該考慮一些建議。他傾向于設定一個可以在既定範圍内可調整的最佳通貨膨脹目标,可能是1.5%至3%。
他主張,“決策者可以找到一系列在不同經濟環境中可接受的通貨膨脹率,而決策者可能會逐年制定一個中期目标,取決于具體的經濟環境”。
Rosengren說,美國經濟低增長、低通脹和低利率的長期前景使得美聯儲在經濟衰退中降息的空間不大。
——來源:新浪财經

圖1:波士頓聯儲行長Eric Rosengren
(圖片來源網絡)
2. 達拉斯聯儲主席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Kaplan)認為,美國失業率有可能會下降至4%以下,并認為這對于美聯儲促成充分就業的使命來說是一種“矯枉過正”,并可能代表着一種經濟危險信号。
因此,卡普蘭認為美聯儲應該繼續上調基準利率,今年應至少加息三次,以此作為阻止經濟變得過熱的一種方式。
——來源:金融界
3. 2018年1月11日,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在美國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SIFMA)發表了名為《2018年及未來美國經濟前景》的演講。在演講中,杜德利警告稱,美國經濟過熱的前景是未來幾年真正的風險,并表達了對金融市場資産價格高企的擔憂。此外,杜德利表示,即便市場大幅下挫,也不會産生10年前我們看到的“破壞性影響”。
關于利率,杜德利表示,他将繼續支持逐漸退出貨币寬松政策。此前,美銀美林曾指出,如今的金融狀況比當我們開始退出貨币寬松政策時更加寬松。
——來源:财經新聞
4. 2018年1月10日,芝加哥聯儲主席查爾斯·埃文斯(Charles Evans)稱,在去年12月份召開的上一次貨币政策會議上,他曾敦促其他與會官員等到今年夏天再采取下一次加息措施,原因是到那時很可能将可清楚地知道目前導緻通脹保持在較低水平的壓力是否将會消散。
“如果能夠看到那些導緻通脹率短暫下降的因素消失,那麼我會(對加息)感到舒服得多。”埃文斯說道。
——來源:和訊網
【政策取向】
點評: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是主要國家中維持寬松政策最為堅定的兩個央行,此次歐洲央行和日本首相對于經濟前景的樂觀表态,說明主要國家已經慢慢走出了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衰退。在全球主要央行對于經濟預期普遍轉好之際,可以預期,加息将是2018年的貨币政策主基調。
1. 2018年1月11日,歐洲中央銀行發布了2017年12月議息會議紀要。紀要顯示,如果歐元區經濟繼續擴張、通脹水平繼續朝政策目标回升,2018年初歐洲央行可能圍繞貨币政策立場和前瞻性指引調整溝通策略。
歐洲央行執委普雷特在2017年12月的議息會議上提出,随着歐元區通脹步入可持續回升的軌道,歐洲央行關于利率政策前瞻性指引的重要性上升。
會議紀要顯示,歐洲央行理事會成員仍堅持應緩慢地調整溝通策略,避免歐元區融資狀況出現突然且不必要的波動。
2017年12月的議息會議上,歐洲央行決定維持利率政策、購債計劃和前瞻性指引不變。其中關于利率政策,歐洲央行表示,歐元區關鍵利率将在相當長時間内保持目前水平,利率調整将晚于購債結束。
——來源:中國經濟網
2. 2018年1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于呼籲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繼續努力推升通貨膨脹率和推動經濟增長。不過,安倍補充說,自己尚未決定是否讓黑田東彥再擔任五年央行行長。
安倍還表示,日本政府将繼續與央行合作推動經濟增長,為的是能夠盡早正式宣布通縮結束。
安倍指出,日本經濟已經表現出擺脫通貨緊縮糾纏的迹象,同時就業市場收緊正拉高工資水平。“我們将動用所有可用的政策工具,以便讓我們能夠盡早宣布通縮結束,”安倍稱。他補充說:“未必是今年,但政府和央行必須履行各自的職責,從而确保具備結束通縮的各項條件。”
——來源:騰訊财經
3. 巴西中央銀行日前發布每周經濟數據報告,小幅下調2018年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在報告中,巴西央行将2018年經濟增長預期由上周的2.70%下調至2.69%,通脹預期由3.96%下調至3.95%。巴西國家貨币委員會設定的今明兩年通脹率管理目标中值為4.5%,允許上下浮動1.5個百分點。
報告還說,巴西央行2018年将繼續降息,基準利率有望在2018年底由目前的7%降至6.75%。巴西央行預計,2018年巴西外貿順差為520億美元左右,較上周預期的525億美元微降。
——來源:經濟日報
【熱點問題】
點評:中國金融領域的“嚴監管”進程仍在繼續。在中央将防範金融風險定為2018年“三大攻堅戰”之首的背景下,金融領域将在“一委一行三會”的監管體系下繼續接受高壓監管,金融領域的各種亂象都将得到整治。
1. 近日,央行發布加急文件301号文即《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 非銀行支付機構反洗錢現場檢查數據接口規範(試行)>的通知》,自2018年3月1日起,人民銀行及分支機構将啟動反洗錢現場檢查工作,對象為非銀行支付機構,在2018年2月28日之前,支付機構應根據接口規範,提供相關數據。在2017年,央行對反洗錢監管非常嚴格,61号文曾要求大額現金交易的人民币報告标準由“20萬元”調整為“5萬元”,到10月,國務院進一步加強了反洗錢的監管工作。而今央行再發301号文,2018年反洗錢監管也将是一大重點。
——來源:移動支付網
(整理:何山 bevictor伟德官网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