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成員指導的研究生在《systems science & conrol engineering》(EI)發表關于監管強度的論文,借鑒傳染病模型分析金融風險的傳染性。這篇文章以監管強度為研究對象,考慮整個風險體系中金融機構的狀态變化,是中國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有關監管研究的一部分。
這篇文章主要利用微分動力學中的傳染病模型,建立SIER模型,引入不同風險類型的企業模拟不同監管強度下,真實金融系統的運行和變化。模拟結果表明即使有高強度的監管力,但風險爆發的短期内沒有作用,然而長期是有效的。最後,文章根據模拟結果,為我國監管部門提出了三條合理的建議。
圖1 金融機構間風險傳染過程
1、風險傳遞的機制分析
運用MATLAB軟件編寫模型的計算程序,對不同監管強度下金融機構間的風險傳染過程進行仿真模拟,利用初始數值進行模拟,可得到風險敏感者、潛在風險輸出者、A類風險源、B類風險源、風險免疫者(機構)市場數量變化如圖2。
圖2 各狀态金融機構數量變化
2、監管變化下各狀态分析
其他參數不變,當
分别取0、0.2、0.5、0.8、1時,改變狀态下機構數量變化趨勢如圖3、圖4所示。
圖3 風險敏感者(左)、風險免疫者(右)
圖4 風險源A(左)、風險源B(右)
3、模型優化
考慮到相關的連接系數往往受到監管強度影響,用公式表示連接系數與監管強度成正比:改變狀态下機構數量變化趨勢如圖5、圖6所示。
圖5 風險敏感者(左),風險免疫者(右)
圖6 風險源A(左)、風險源B(右)
文章的結論與建議如下:
第一,監管部門應對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實行差異化的風險監管機制。
第二,金融機構監管部門應更重視事前防範,相比于事後化解控制。
第三,監管部門在風險爆發時實行正面的信息引導,短期内防止負面消息快速、放大傳播,維護金融系統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