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 World Economy》2015年第23卷第6期刊發我院苟琴與其合作者劉曉光、盧峰合作撰寫的文章“Remedy or Poison: the Impacts of China’s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on Its Exports”。
随着“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國逐漸興起一輪對外直接投資(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ODI)浪潮,目前已成為全球ODI舞台上的重要參與者。過去10年,中國ODI高速增長,投資淨額從2003年28.5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878億美元,短短9年間增長了30倍,成為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ODI國。
顯著增長的ODI對母國經濟具有直接影響,這首先表現在對母國出口的影響上(Pfaffermayr,1996)。理論上,ODI對出口的影響既可能表現為替代效應,也可能表現為互補效應。替代效應主要體現在:第一,ODI提高了國際資本流動,使得各國要素禀賦結構和價格趨同,從而削弱了國際貿易動機(Mundell,1957);第二,ODI導緻部分企業轉移到海外投資設廠并銷售,從而直接替代母國出口(Vernon,1966;Buckley和Casson,1976,1981;Rugman,1980等)。然而,與傳統理論在分析ODI與出口關系時側重分析制成品出口不同,一些學者認為ODI可能會增加從母國進口中間品,從而與出口呈現互補關系(Markusen,1995),新貿易理論的發展也支持了ODI與出口的互補效應(Helpman,1984;Helpman和Krugman,1985)。還有一些理論則認為,ODI與出口之間的關系并不确定,依賴于經濟發展階段等其他因素(Dunning,1977,1981;Markusen和Svensson,1985等)。
ODI與出口之間的關系究竟如何?對于身處海外投資浪潮中的中國而言,有關這一問題的探索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利用2003-2012年中國對世界174個國家ODI和進出口面闆數據,基于貿易引力模型實證分析了中國ODI對貿易的影響。實證研究發現,中國對東道主國ODI能夠顯著地促進中國與該國貿易:對其ODI存量提高10%,可促進下一期對其出口增長2.14%,進口增長2.14%,淨出口增長2.87%。初步測算表明,2003-2012年間,中國ODI存量年均增長約34.0%,促進出口、進口和淨出口年均增長約7.5%、7.2%和9.3%,年均增加額約為6389.3億元、5235.2億元和1154.1億元。此外本文發現,東道主國的經濟規模和基礎設施水平等因素也顯著提高中國對其出口,而與中國的距離等因素則顯著減少中國對其出口。
本文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國ODI與對外貿易的關系,對于“走出去”戰略的具體實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