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
學校主頁 | 中文 |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觀點>>正文
 
 

【李建軍】中國居民金融服務包容性測度與空間差異

[發布日期]:2016-04-05  [浏覽次數]:

我院教師李建軍教授與其指導的博士研究生盧盼盼合作的學術論文“中國居民金融服務包容性測度與空間差異”發表于《經濟地理》2016年第3期。

居民金融服務包容性反映了居民層面普惠金融的發展程度,提高居民金融服務包容性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必然要求。“普惠金融”這一概念于2005年一經提出就成為很多國家的政策選擇,在中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普惠金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确提出發展普惠金融;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2016年伊始,國務院即印發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首次從國家層面确立了普惠金融的實施戰略。高層的這些舉措越發激起我們對現階段中國各地金融實踐在居民層面的包容性問題的思考。中國居民金融服務的包容性如何?是否存在着空間差異,差異有多大?如何縮小這種差異?這些問題的解決都要求客觀評判居民金融服務包容性水平,并基于此探究其空間差異。

遺憾的是,我們梳理文獻發現,關于金融服務包容性測度研究雖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在空間差異方面,多是在其構建的指标體系基礎上,分析省際差異和區域差異,而将空間因素和空間關聯屬性考慮在内的研究甚少。這就難以真正反映金融服務包容性的空間差異。或許是囿于方法和工具,而難以對空間特性加以刻畫,故未将空間因素納入分析框架。而空間自相關分析充分考慮了空間觀測單元的空間關聯屬性,巧妙地刻畫了空間特性,所以采用空間自相關理論和方法來研究居民金融服務包容性的空間差異問題真可謂長袖善舞。

本文嘗試從銀行、證券、保險三個主要金融服務領域,設計了中國居民金融服務包容性指數,采集2005-2013年中國省域面闆數據,對現階段中國各地居民金融服務包容性水平進行具體測度。基于此,采用空間自相關分析理論與方法探究中國居民金融服務包容性水平的總體和局部空間差異。研究發現:①中國省域居民金融服務包容性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這反映出中國普惠金融質量在漸進改善。但将各省域納入地區視角考察時,居民金融服務包容性又呈現出明顯的分化格局。②中國省域居民金融服務包容性的總體空間差異先擴大後縮小,局部空間差異很小且相對穩定,但是這并不能說明中國居民金融服務包容性已經走上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而恰恰是地區間空間分異的反映。③個别省市的表現值得關注。觀測期内,福建省和重慶市分别由原來的LL型地區躍遷至HH型、HL型地區,而河北、廣東、山東三省則分别穩居LH型、HL型、LL型地區。因此,借鑒經濟發展思路,有效利用區域之間的輻射擴散效應,實現普惠金融一體化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李建軍 盧盼盼

發表于《經濟地理》2016年第3期



上一條:【譚小芬】彙率波動、金融市場化與出口 下一條:【譚小芬】負利率政策的理論、實踐及其效果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