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研究》2014年第4期刊發我院李憲铎教授和黃昌利教授共同合作撰寫的文章《新彙改後人民币實際有效彙率對出口的影響:2005Q3—2013Q3》。
出口對于我國經濟發展有着重要影響。2005年7月人民币新彙改後,人民币彙率持續升值,靈活性進一步提高。本文在借鑒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經濟和金融發展背景,力求在實證模型構建和實證方法等方面有所拓展和深入。本文采用前沿的ARDL邊限檢驗法和誤差修正模型,實證研究彙改後人民币實際有效彙率(REER)水平及波動對我國出口的長短期影響機制。
實證結果表明我國出口與國外總收入、國内總收入、人民币REER之間存在協整關系。REER水平在長期和短期均顯著地負向影響出口,新彙率制度在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結構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産業升級、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已有進一步顯現。但彙率波動尚無顯著的影響,表明出口商對彙率波動不是很敏感,更注重市場份額而較少顧及彙率波動風險的影響,主要出口還是處于較低層次。
根據本文的實證檢驗結果,并結合我國經濟金融實際,我們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第一,作為全球主要出口大國,我國屬于典型的外向型經濟增長模式,對外貿易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發揮着重要的主導作用。但我國已發展成為大國經濟,内需的作用可能更為重要,應注重住戶部門的福利提高。從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結構,以分配機制改革為核心,提高工資等要素價格,健全擴大内需的長效機制,促進投資、消費、出口協調拉動。在稅收已多年“超增長”的背景下,尤其應注重通過減稅等有效措施,增加居民的初次分配收入,加大财政對社會保障、民生等方面的責任和投入,以提高住戶部門的消費意願和能力。
第二,看待人民币彙率問題很大程度上需要轉向REER的視角。長期的外向型經濟增長模式,必然帶來我國的對外經濟失衡,并與國内經濟結構扭曲有着密切聯系。長期以來,在投資推動和出口導向型的增長模式下,工資、利率、彙率等要素價格和資源環境成本長期被低估,經濟基本面出現多重失衡,造成了大量負外部性,也難以長期持續。實證結果也表明,人民币彙率可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彙率調整還是應當值得重視的;當然其作用也是有限的,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國内角度來說,應通過适當的組合方式來消除國際收支失衡。加強勞動标準、提升工資和社保,加大環保力度,減少出口退稅等形式對出口的過度獎勵等,凡是與REER升值等價的,都意味着降低出口的國際競争力,有助于逐步消除失衡。
第三,随着人民币彙改和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彙率靈活性和彙率波動程度将進一步上升,這也給外彙風險管理帶來巨大挑戰。監管當局應大力推進遠期市場和期權市場發展,進一步改革結售彙制度,提高企業、居民和金融機構外彙風險應對能力。金融機構應積極加強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利用外彙市場衍生産品積極管理外彙風險,以開拓業務,提高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