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1年上半年,受歐美經濟不景氣和全球流動性泛濫的影響,日元、澳元、瑞士法郎、巴西雷亞爾、韓元等貨币呈現出走強态勢。進入8月份後,由于歐盟尚未達成解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實質性方案,投資者憂慮不斷增長,避險資金開始流入挪威、瑞典、加拿大、新西蘭等安全邊際較高的國家。在此期間,因擔心經濟受到本币升值的影響,瑞士、日本等一些國家出手幹預彙率走勢,新一輪貨币戰争似乎正在悄悄拉開帷幕。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一些國家的彙率走勢可以用“過山車”來形容。在上半年,由于經濟不景氣和量化寬松引起的流動性泛濫,歐美國家的資本大量流向日本、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和韓國,造成這些國家貨币彙率的強勁走勢,升幅接近或超過20%。為了防止貨币升值對本國出口産生不利影響,有關政府紛紛出手幹預外彙市場。然而,進入8月份以後,情況發生了急劇變化。由于歐元區動蕩加劇、加上美國經濟複蘇加快,國際資本在繼續流向日本、瑞士的同時,有不少開始流回美國,一些國家特别是新興市場經濟體發生了大規模的資本外流。結果,包括巴西雷約爾、韓元、印度比索等在内的貨币紛紛出現貶值,幅度在10-20%之間。作為對策,印度、土耳其已表示要進行市場幹預,買進本币和抛出美元,以阻止貨币繼續貶值。
一般說來,外彙市場幹預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彙率穩定,防止出現過度升值或貶值。不過,針對過度升值的幹預,常常會讓人聯想起貨币戰争,因為阻止貨币升值的舉動往往可以被解讀為保持本國貨币的競争性,從而支持本國的出口、增長和就業。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如此解讀的合理性必定尤為明顯。可以認為,自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上述國家針對升值的幹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具有貨币戰争的色彩。但究竟是否如此,還需要進一步考證。無論如何,如果就此斷定貨币戰争已經硝煙彌漫或大面積展開,肯定依據并不充分。要不然,我們應該如何去解釋其中一些國家在下半年又轉而開始進行針對貶值的幹預?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一些國家彙率走勢的“過山車”特征,與國際資本的大規模流動有關。其實,有很多經驗事實早已證明,大規模的資本流動及其逆轉(特别是套利性國際資本的流動)常常是彙率大起大落的主要源泉。上世紀90年代初期拉美和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遭遇的大規模資本流入及其在幾年後發生的逆轉,曾經引起有關國家的彙率動蕩甚至貨币危機,就是很典型的事例。當前,我們正在經曆着類似的情形。實際上,對于因資本大量流入和流出引起的貨币過度升值或貶值的幹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事後補救措施,而且還有操縱彙率的嫌疑。如果我們能夠對資本流動進行有序的管理,那麼,就可以防止過度升值或貶值情形的發生,進而也就可以避免進行外彙市場的直接幹預。應該承認,從維持實體經濟的順利運行角度看,保持靈活的彙率安排,要比維持高度自由的資本流動更加重要。
當然,對于國際資本流動進行有序的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來自于資本流入國的監管(甚至管制)固然重要,而資本流出國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的正确選擇同樣不能忽視。可以相信,如果過去兩年裡美國能夠更加審慎和負責任地運用其貨币政策,那麼全球流動性也不至于如此泛濫,新興市場經濟體也不至于被迫去玩“過山車”并不得不進行外彙市場幹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