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和《金融時報》聯合評出2013年國際金融十大新聞,張禮卿教授應邀評論了新聞之八“跻身全球十大貨币人民币國際化再上新台階”(詳見http://vnetcj.jrj.com.cn/2013/12/26062716395577.shtml)。
新聞:
2013年8月,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公布的全球交易貨币排名中,人民币排在第八位,占比為1.49%。9月,國際清算銀行發布全球外彙交易統計報告,人民币在每日全球外彙交易量中占比2.2%,再次跻身前十名,在所有币種中排名第九。在SWIFT于12月公布的國際貿易融資貨币中,人民币取代歐元,成為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常用貨币。
點評(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長張禮卿):
自2009年7月跨境貿易人民币結算試點正式啟動以來,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交易中的規模和比重不斷提升,成為全球市場中被廣泛使用的主要貨币之一。2013年前11個月,跨境貿易人民币結算業務累計發生4.07萬億元,已超過2012年全年的規模。離岸人民币市場不斷壯大。初步統計,海外人民币存量已突破萬億元大關。其中香港人民币存款餘額超過7000億元,在當地金融機構存款餘額中所占比重超過8%。中國與23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貨币互換協議,總規模超過2.5萬億元。
在短短四年多時間裡,人民币國際化取得了顯著成果,值得充分肯定。當然,從總體上看,與美元、歐元等發達國家貨币相比,目前人民币的國際化水平還很低;若要成為全面具備計價、支付和儲藏功能的關鍵性國際貨币,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民币國際化的基本條件包括中國經濟和貿易規模的繼續擴大、人民币彙率穩中趨升,具有高度流動性的國内債市以及開放的資本賬戶等等。對于這些,專家學者之間基本沒有分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兩個重要條件往往被忽視。一是央行的獨立性。如果央行沒有充分的獨立性,那麼人民币可能存在潛在的不穩定性。二是成熟的法制環境。法律環境對人民币國際化至關重要。如果法制環境不成熟,人民币國際化的進程早晚會遇到阻力。
維持一個更加開放的資本賬戶,是人民币進一步國際化的重要條件。但是,這并不意味着政府應該在短期内完全使之開放。實際上,如果不切實際地加速推動資本賬戶開放,未來經濟增長和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都有可能面臨嚴峻挑戰。如果出現金融動蕩,則人民币國際化最基本的先決條件即經濟穩定增長就失去了,不能為了實現其他條件而削弱了這個條件。可以推測,在現階段或者未來幾年,由于資本賬戶繼續受到一定程度管制,人民币國際化将主要通過離岸市場去實現。為此,我們認為,當局不僅要繼續促進香港人民币離岸中心的發展,同時也應積極響應倫敦、新加坡等地區建設人民币離岸中心的提議,在更大範圍内促進人民币離岸市場的設立和推廣。
人民币國際化基本上是一個市場驅動的過程,政府的作用應主要體現在創造各種條件,包括保持良好的、具有公信力的制度環境。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也可以發揮一定的促進作用。譬如,繼續擴大貨币互換協定簽署的範圍和規模、加強與亞洲主要國家和經濟體之間的政策協調,以及進一步發揮人民币在區域貨币金融合作中的作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