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發端于美國的全球金融危機至今沒有得到真正平息。今年以來,随着國際評級機構頻繁下調歐美主要國家的政府債務評級,這場源于私人部門的次級債危機正在演變成影響更為深遠的主權債務危機。可以相信,由于很多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難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決,歐美國家的貨币與金融動蕩,以及高失業、低增長的經濟低迷态勢将會維持相當長的一個時期。
事實上,這場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提出了很多新課題,其中一些可能正在挑戰過去幾十年裡我們普遍接受甚至視為正統的觀點、理論和政策實踐。在諸多新課題中,以下幾個或許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并努力尋找答案。
第一,金融發展是否存在一個适當的“度”?經典的理論闡述和大量的實證研究顯示,金融對于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甚至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同時,從産業發展的角度講,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業的發展也是一種必然趨勢。但是,這場美國金融危機似乎告訴我們,金融發展可能存在一個度,其過度的發展和擴張,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過度發展對于經濟具有極強的破壞力。實際上,金融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便利資源配置和管理風險的同時,也有可能導緻資源的錯誤配置和創造出更大的風險。因此,如何适度發揮金融的作用,應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新課題。
第二,如何反思金融自由化的得失?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監管之間的平衡點在哪裡?自上世紀70年代後期起,始于歐美各國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不斷興起,很多國家相繼放松利率管制、廢除經紀公司的傭金管制、取消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之間業務交叉限制、放寬外資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限制,等等。這些措施在大大推動所在國家乃至全球金融業發展的同時,也極大地強化了金融機構之間的競争。競争提高了金融部門的服務效率,但利潤空間的收縮也使很多機構走上了過度冒險之途,從而成為金融危機的微觀經濟根源。危機之後,加強金融監管已經成為很多經濟學家的共識,而這意味着金融自由化的進程将出現某種程度的放慢甚至逆轉。如何在反思金融自由化的基礎上,探尋金融自由和金融監管的新平衡,無疑将是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課題。
第三,如何正确看待金融全球化的作用?在過去30年裡,金融全球化空前發展,各類機構投資者的跨境組合投資大量增加,資本流動在國際間的流動性顯著提升。投資者不僅大量購買歐美國家的有價證券,而且頻繁地出入于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的信貸和證券市場。從理論上講,金融全球化有助于一國的跨期均衡,即通過對外借債可以預支未來的本國儲蓄,從而提高本期的增長和就業水平。但在現實中,金融全球化也有可能便利一國過度對外負債,延緩必要的國際收支調整。美國這場金融危機雖然有很多原因,但在一定意義上,就是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過度對外舉債(維持經常項目赤字)的結果。此外,大規模的國際資本流動在不少新興市場經濟體屢屢制造“泡沫生成-破滅”(boom-burst)的周期,成為新興市場經濟體金融危機的重要根源之一。可以認為,全面認識金融全球化的作用,充分利用其積極影響而規避起風險,對金融全球化進行必要的治理和監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四,如何建立合理的國際貨币體系,以及相關的全球金融治理結構?這次金融危機具有深刻的制度根源。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币體系不僅包含着難以克服的“特裡芬難題”,是全球經濟失衡的重要源泉之一。同時,這個體系也賦予了美聯儲無限制發行貨币甚至濫用貨币政策的巨大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導緻了這場金融危機,是危機爆發的制度性根源。可以認為,徹底改革現行的國際貨币體系将從根本上減緩乃至消除國際金融動蕩。然而,由于缺乏統一的政治意願,這項改革必将是一個長期過程。在過渡時期,需要着力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國際經濟政策協調新機制,推動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的改革,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結構,确立和強化對主要儲備貨币發行國的約束。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有着突出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第五,這場危機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應該從中獲取怎麼的教訓和啟示?由于面臨諸多結構性問題,同時也由于加強金融監管和穩固中期财政狀況的需要,歐美國家經濟增長在未來幾年裡料難出現明顯起色。可以相信,在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将會持續處于比較嚴峻的狀态,過分依賴出口的經濟增長模式将會再次面臨嚴重挑戰。同時,超過經濟增長合理需要的資本流入也可能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并對宏觀經濟穩定構成一定的威脅。然而,對中國來說,這些沖擊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中國完全可以利用這一特定的國際經濟環境來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積極推動更多依靠内需的增長模式的實現。為此,有很多政策性議題值得深入探讨,譬如,如何繼續推動人民币彙率制度的改革,以促進内外經濟均衡的同時實現?如何對貨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進行恰當的組合,以有效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如何應對國際資本的過度流入,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
在應付短期宏觀經濟沖擊的同時,中國也需要繼續通過有序的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來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可持續增長。在金融領域,下一步的市場化改革焦點将包括進一步放寬利率管制,逐步實現利率市場化,促進金融市場的繁榮和發展;有序降低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門檻,允許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部門;繼續擴大金融部門的對外開放,通過有序競争,提高金融部門的服務效率;加強小額貸款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培育和發展;繼續漸進地放寬資本跨境流動的限制,逐步為人民币的國際化積累條件等。所有這些面向市場的改革,對于中國形成一個高效的金融服務部門至關重要,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并給予有序推進。
值得指出的是,從總體上講,與美國的過度金融自由化不同,中國目前的主要問題是金融深化不夠,金融市場發育不夠充分,金融在經濟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相對不足,所以面向市場的金融改革無疑非常必要。盡管如此,美國金融危機給我們也留下了許多值得借鑒的教訓和啟示。其中,最為重要的可能是,應該避免金融自由化過程中出現過度競争和過度冒險,通過必要的金融監管使得競争和冒險處于合理的邊界之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對後危機時代金融領域所面臨的各種新課題,我們需要怎樣的理論思維和研究方法?回顧曆史,我們注意到,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伴随着經濟的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國開始了對西方現代經濟和金融學的學習、引進和運用。經過3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學者們對于供給、需求、競争、壟斷、均衡和波動等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有了全面系統的認識,對于市場失靈、監管和政府幹預的意義這類富有争議的問題也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在此過程中,不少學者也在應用層面進行了有益的開拓和創新。
應該說,盡管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和問題,西方現代經濟和金融理論仍然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重要的應用價值。我國金融學界的泰鬥黃達先生曾經多次提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學科的發展基本是一個引進和學習西方理論的過程,今後還需要繼續引進和學習。可以相信,繼續傳承和學習現代經濟和金融理論中的科學方法,是我們應對現實中各種政策挑戰的重要分析工具。當然,我們也需要創新。這場金融危機給了各國從事經濟學和金融學研究的人們一個極好的案例學習和理論創新機會。對于中國的經濟學者來說,除了通過運用已有的各種理論對現實問題進行應用性研究外,還應該争取對理論本身進行原創性研究。事實上,在發達國家金融動蕩和經濟低迷的環境下,中國經濟依然能夠保持穩步的高速增長,這件事本身就已經給了學者們創新的土壤和靈感。
本系列叢書彙集了近年來bevictor伟德官网的優秀博士論文。這些論文由指導教師推薦,經同行專家匿名評審,是經過嚴格篩選程序産生的。每一篇論文都凝聚了作者至少三年的研究心得和學術創新努力。青年經濟學者是學術創新的重要力量。無論這些青年博士的創新努力是否成功,無論其研究成果是否能得到更大範圍的認可,這些論文的公開出版,都是值得欣慰的。同時,也希望本叢書的出版,能夠激勵更多的青年學子投身到嚴肅的學術研究行列中來,為我國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和發展做出貢獻。
本叢書受到了bevictor伟德官网“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現代金融學科體系的創新與發展”的資助。在出版過程中,學校“211工程”三期建設辦公室和中國金融出版社給予了積極支持和密切合作。對此,我們一并表示衷心感謝。
(本文系作者為bevictor伟德官网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集出版所作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