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
學校主頁 | 中文 |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觀點>>正文
 
 

【張禮卿、陶坤玉】The Economic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發布日期]:2016-10-19  [浏覽次數]:

自2009年至2014年,人民币國際化得到了快速發展,并引發了一系列值得研究的問題:為什麼人民币國際化發展如此迅速?它可能産生怎樣的經濟影響?人民币國際化的成本與收益如何衡量?人民币成為儲備貨币的先決條件是什麼?人民币國際化與資本項目開放的關系如何?這些問題都亟待回答。bevictor伟德官网張禮卿老師與陶坤玉老師的文章The Economic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發表于Asian Economics Papers,2016, Vol. 15, No. 1, Pages 104-123)詳細讨論了人民币國際化的進程與特點;深入分析了這一進程的收益與成本;基于主要國際貨币的曆史經驗,構建了“規模-流動性-可信度”的分析框架,并據此分析了人民币國際化的決定因素;最後給出了穩步推進人民币國際化的政策建議。

這一時期人民币國際化快速發展的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中國經濟和對外貿易地位的迅速上升;第二,始于2009年的一系列金融服務自由化和資本賬戶開放舉措;第三,人民币的持續升值;第四,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雙邊貿易的快速發展以及對這些國家的巨額貿易逆差;第五,美元等主要發達國家貨币的動蕩與貶值。

本文認為,人民币國際化兼具收益、成本和風險。其收益包括:降低中國企業外彙風險、推動國内金融市場發展、減少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促進企業與金融機構的海外擴張、獲取國際鑄币稅、增強宏觀經濟政策靈活性和降低對美元依賴等等。其永久性成本包括:降低我國貨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人民币彙率政策的使用空間以及對國際社會背負更多的責任。從長期趨勢看,人民币國際化的收益有望大于其成本。但在過渡期,人民币國際化意味着較大的風險和成本。這是因為,繼續推進人民币國際化要求金融部門進行更大程度的改革和開放,而如果準備不足很可能引發金融動蕩。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僅人民币國際化将停滞甚至倒退,整個國民經濟也會面臨考驗和付出代價。

為了更好地理解人民币國際化的未來,基于主要國際貨币的曆史經驗,作者建立了“規模-流動性-可信度”的分析框架。其中,“規模”主要指本國經濟總量、對外貿易額和金融市場規模在全球的相應份額;“流動性”是指本國金融資産的類别和可得性,特别是國庫券市場的流動性和資本賬戶的開放程度;“可信度”是指本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宏觀政策的紀律性、國際收支和本币的穩定性、彙率制度的靈活性、央行的獨立性、金融監管的穩健性,以及國内政治制度與法律體系的健康程度等。

作者認為,我國在未來仍然面臨着許多的不确定性與挑戰,人民币國際化可能需要幾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任何政策上的失誤或者國際環境的劇變都可能會阻礙這個進程甚至使其倒退。基于“規模-流動性-可信度”分析框架,作者提出了若幹穩步實現人民币國際化的建議:第一,我國需要在未來十幾年繼續保持較為強勁的增長态勢和較強的外貿部門;第二,加快金融部門改革,漸進實現資本賬戶可兌換,從而擴大金融市場的規模并增強其流動性;第三,完善政治和法律制度;第四,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加強國際與地區間的金融合作。



上一條:【吳偎立】Net Trade and Market Efficiency in Grossman and Stiglitz (1980) 下一條:【姜富偉】全球波動率風險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