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
學校主頁 | 中文 |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教師觀點>>正文
 
 

【李健】貨币的資産化和非實體化比率對不同價格影響的差異性研究

[發布日期]:2017-03-01  [浏覽次數]:

貨币的資産化和非實體化比率對不同價格影響的差異性研究(摘要)

李健 鄧瑛

原文發表在《财貿經濟》2016年第8期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16年11期全文轉載

本文從資産型通貨膨脹的特點出發,以貨币結構的兩個比率為切入點,研究了貨币沖擊後以房價為代表的資産價格和一般物價不同步上漲的原因。論文從結構視角闡釋了貨币的交易職能與資産職能的主導性變化對一國不同市場價格的影響。在貨币結構的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下,構建了貨币的資産化比率和非實體化比率兩個指标,前者是以執行資産職能的準貨币占貨币總量之比的資産化比率反映貨币結構的時間維度,主要用以刻畫不同層次貨币購買力的實現在即期與遠期的存在狀況;後者以流向資産市場的貨币占貨币總量之比的非實體化比率反映貨币結構的空間維度,用于刻畫貨币流向不同市場的分布狀況。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運用門限模型和VAR模型對中國的貨币結構與房價、物價之間的非線性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

研究發現,在不同的貨币結構比率下,貨币量對各類價格沖擊影響的速度、力度是不同的。從貨币結構的時間維度看,較高的貨币資産化比率會顯著推動房價上漲,而較低的貨币資産化比率拉動一般物價上漲的趨勢更明顯;從貨币結構的空間維度看,貨币的非實體化比率上升使得房價對貨币沖擊的響應速度快于物價的響應速度,進而使房價的變化傳導到物價,出現資産型通貨膨脹與實物型通貨膨脹的并發。

據此,論文提出了貨币當局在制定宏觀政策時不能僅僅關注貨币總量,還需重視貨币結構的變化對未來房價和物價以及通貨膨脹的預測能力;将貨币資産化和非實體化比率作為貨币政策的監測指标,關注其變化的方向與程度,更為精準地分析貨币政策的傳導及其效果;防止資産型通貨膨脹向實物型通貨膨脹的傳導和轉化;把控制貨币的超額供給作為是解決房價、物價上漲壓力的根本,根據貨币需求來有效控制貨币供給,通過完善制度和适當運用政策工具有效控制對經濟體系注入的基礎貨币數量和貨币乘數,從根本上實現币值的穩定;配合運用财稅政策解決因存在較高的資産化和非實體化比率,新增貨币量中大部分貨币湧入資産領域追逐盈利而難以進入實體經濟的問題,比如對于資産交易的收益征收累進資本利得稅等方式降低貨币的資産化和非實體化比率,引導更多的存量貨币流向實體經濟,以實現經濟金融的穩健發展。



上一條:【譚小芬】中美利率平價的偏離:資本管制抑或風險因素?——基于2003-2015年月度數據的實證檢驗 下一條:【王輝】帶厚尾噪聲的TGARCH 模型的估計及檢驗:一個統一的框架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