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
學校主頁 | 中文 | English
 
 
 
 
 
 

【工作論文201703】譚小芬:“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人民币國際化實施路徑

[發布日期]:2017-11-16  [浏覽次數]:

作者:譚小芬 徐慧倫 耿亞瑩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對人民币國際化有強勁的推動作用,助力人民币由結算貨币向儲備貨币轉型。由于一帶一路背景的獨特性,我國在人民币國際化的過程中不僅将迎來金融體系不夠發達、利率和彙率市場尚未完成、資本賬戶開放有待推進和既有國際貨币的曆史慣性等挑戰,而且還将面臨來自沿線國家的政治風險、經營風險和環境風險等特殊因素。因此,借助“一帶一路倡議,我國人民币國際化下一步應遵循如下路徑:首先,結合沿線國家具體環境,在嚴格把控風險的基礎上,漸進有序開放資本賬戶;其次,對外推動金融基礎設施聯通、金融機構互設和人民币離岸市場完善,對内大力發展境内債券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最後,遵循市場規律,借力一帶一路中開發性金融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實現人民币國際化轉型升級。

關鍵詞:一帶一路;人民币國際化;資本賬戶開放;儲備貨币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暴露了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币體系的脆弱性。重新構建國際貨币體系,實現多元化的貨币體系格局是包括中國在内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願望。因此,人民币國際化的最初驅動力,來自于中國決策層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寄望重塑國際貨币體系的主動作為。從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币結算業務試點開始,人民币國際化在跨境貿易結算、雙邊貨币互換、資本項目開放、人民币離岸市場建設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201610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權(SDR)貨币籃子,成為人民币國際化道路上的裡程碑事件。

作為我國21世紀最重要的國家戰略之一,一帶一路建設将成為人民币國際化新的推動力量。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将有望推動人民币在大宗商品貿易、基礎設施融資、産業園區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等方面更大規模地使用,拓展人民币貿易結算、貨币互換和投資信貸等業務,形成人民币貿易圈和投資圈,加速人民币國際化進程。[1]“一帶一路建設為人民币國際化提供新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如何利用一帶一路建設創造的重要平台,同時有效預防和控制可能出現的風險,迎接新的挑戰,是一帶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國際化的重大現實和戰略問題。本文旨在分析一帶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國際化面臨的挑戰和實施路徑。

一、一帶一路下人民币國際化面臨的挑戰

(一)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風險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政治、經濟和金融環境等領域存在着較大差異,風險是一帶一路倡議推動過程中必須考量的因素。

第一,政治風險是不可忽視的一大問題。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政治局勢不穩定,政治派别間矛盾尖銳,政治動蕩時有發生,增加了這些國家的政治不确定性,為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的業務開展帶來較大的風險及成本,使中國對外投資和對外貸款的投資安全面臨較大挑戰。

第二,沿線國家經濟發展不均衡帶來經營風險。一帶一路倡議貫穿亞歐非大陸,兩端分别是活躍的東亞地區和發達的歐洲地區,中間是具有經濟增長潛力的廣大腹地國家。因此,沿線國家在資源禀賦、經濟發展、市場結構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為企業開展經濟活動帶來經營風險。經營風險一方面來自于部分國家的市場發展較為落後,制度建設尚未完善,增加了企業的市場風險;另一方面來自于部分國家當地政府和企業的信用水平不高,增加了企業的違約風險。[2]

第三,要充分考慮到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中的環境風險。環境風險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處于不同地理方位,自然環境差異巨大,部分國家的生态環境極為脆弱。這對中國企業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能源和資源的開發利用的同時,對當地生态環境的保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社會環境方面,包括恐怖主義、民族沖突、極端主義勢力以及跨境犯罪等在内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這些消極因素的存在,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安全開展帶來威脅。

(二)不具備與國際貨币相匹配的金融體系

觀察國際貨币發展的曆史可以發現,美國、英國、歐元區等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的發展是其貨币國際化的重要基礎。發達的金融市場能夠吸引國際範圍内的個人和機構持有本币計價的金融資産,推動本币的國際化發展。因此,發達的金融市場和健全的金融體系是貨币國際化的前提。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金融市場發展起步較晚,發展較為滞後,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币成為國際化貨币的要求。

同時,銀行也是一國貨币走向世界的重要載體。二戰後,在馬歇爾計劃道奇路線的支持下,美元大規模流向歐洲和日本,其中美資銀行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20世紀80年代,大量日本企業湧向東南亞投資建廠,這一過程中日資銀行不僅為日企提供大量日元貸款,而且将日元國際化推向了一個高潮。[3]因此,人民币國際化應當建立在中資銀行國際化的基礎上。然而,中國銀行業的國際化發展無論從業務拓展廣度還是市場挖掘深度上,均與國際頂尖的綜合性銀行有較大差距。中資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機構網點分布依舊不足,無法滿足中國與沿線國家日益增長的經濟金融活動的需要。

(三)尚未完成利率市場化、彙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賬戶開放

一國貨币能否成為國際貨币,是市場選擇的結果。這意味着,利率和彙率作為貨币的價格,必須反映真實的貨币供求關系,遵循市場的客觀規律。中國一直不斷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币彙率形成機制改革,并且都在過去一段時間内取得關鍵性進展。然而,改革的結果和目标之間仍然存在差距。

國際貨币的競争力來自于其交易的便利性,交易的便利性不僅體現在貿易中,還體現在資金流動的便利性上,資金流動的便利性取決于資本賬戶的管制程度。目前中國對資本賬戶采取較為嚴格的管制措施。人民币國際化與資本賬戶開放之間并不能夠直接劃等号,但人民币國際化的推進需要放松資本賬戶的管制,使外國金融機構和投資者能夠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增加其持有人民币資産的機會,完善人民币的輸出和回流渠道。

(四)現有國際貨币的阻撓和曆史慣性

貨币競争是當前國家間經濟競争的一種表現形式。人民币成為國際貨币的過程,也是鑄币稅、世界交易成本和外彙風險在全世界範圍内重新分配的過程。現有的國際貨币必然會對這一進程進行阻撓,各類競争和博弈将持續出現。西方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國際貨币的使用存在慣性。從當前使用的國際貨币轉換到新的國際貨币,要支付更多的轉換成本。隻有當前使用的國際貨币受到足夠大的外部沖擊,才能出現國際貨币轉換的傾覆現象。因此,國際貨币體系的轉變并非朝夕之事。人民币作為新興國家的貨币,在國際貨币競争中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人民币國際化的道路上充滿艱巨的挑戰。

二、一帶一路下人民币國際化具體路徑

一帶一路下人民币國際化路徑由下至上可總結為:結合沿線國家政治、經濟具體特點,在風險充分識别且可控的基礎上,漸進有序開放資本賬戶;推動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機構網絡化布局,提供專業化國際金融服務;大力發展境内債券市場、大宗商品市場和境外人民币離岸市場;遵循市場化原則,依托一帶一路開發性金融和基礎設施投融資,實現人民币國際化轉型升級。

(一)加強風險識别和預警,平穩有序放松資本賬戶管制

人民币國際化不等同于資本賬戶開放,但人民币國際化的推進需要充分識别和防範各類金融風險的基礎上,平穩有序地放松資本賬戶的管制。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更是具有較大差異和不确定性,對人民币國際化進程中的風險預警和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帶一路背景下,在與其他國家進行金融和貿易等領域合作時,平穩有序地放松資本賬戶的管制,逐步實現人民币雙向自由流動和交易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進一步放開境外人民币資金投資境内金融市場的渠道,有效擴大人民币雙向回流的路徑,尤其在當前資金外流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不僅有助于緩解資金外流壓力,也為人民币國際化提供了重要支撐。另外,即使面對一帶一路帶來的重大機遇,資本賬戶開放仍應按照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原則予以推進,結合沿線國家的具體特點,從政治、經濟、金融市場多角度識别和評估,完善相關監管體制、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針對跨境資本流動構建有效安全的預警體系,從而形成有針對性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二)推動金融基礎設施聯通和金融機構互設,實現金融服務國際化

從根本上看,一帶一路中人民币國際化的推進是依托于國際間貿易和投資的合作而實現的,而貿易和投資是在各類金融服務的基礎上展開的。因此,一帶一路下人民币國際化的進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際金融服務支持,即各類金融服務能否充分契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要,并同時擴大人民币在投融資中的使用。

為實現金融服務國際化對接,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機構網絡化配置是其關鍵。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機構網絡化配置并非某個國家單向的金融支持,而是在各方共同付出、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前提下,通過基礎設施聯通和機構互設,形成的多方合作局面。當前,我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統(CIPS)一期已于2015108日上線運行,為境内外金融機構人民币跨境和離岸業務提供資金清算、結算服務。該系統的直接參與者為19家境内中外資銀行,同時間接參與者涵蓋了位于亞洲、歐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區的38家境内銀行和138家境外銀行[4]。另外機構互設方面,截至2016年底,已有9家中資銀行在25個沿線國家設立了61家一級機構,而20個沿線國家的54家商業銀行在華設立了分支機構和代表處[5]

下一步,我國應當以一帶一路為背景,通過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機構,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助力人民币國際化推進。首先,商業銀行作為一帶一路中金融服務的重要載體,我國應積極推動機構互設,減少準入限制等方面的幹預,從而加強境内外銀行在人民币支付清算、資金拆放、報價做市、銀團貸款、信息交互、風險評估等等方面的業務合作,共同為重點産業和領域提供差異化和專業化金融服務;其次,在現有CIPS一期基礎上,加快推動CIPS二期系統建設,完善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進而豐富一帶一路中金融服務的對象和種類。

(三)完善離岸在岸人民币計價的資産市場,充分發揮人民币計價和儲備職能

一帶一路将有助于推動人民币區域化的實現,但這一突破不僅需要借助于金融機構和金融基礎設施的完善,而且有賴于國内外各類以人民币計價資産市場的建設,大力發揮人民币的計價和儲備職能,從而完成人民币國際化進程中的關鍵突破。具體來看,國内外人民币計價資産市場的建設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方面,從國内看,催化一帶一路對人民币國際化的推動作用,離不開人民币計價的大宗商品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支持。首先,由于一帶一路需要大規模、可持續、多元化、國際化的資金融通作為支撐,而債券融資具有體量大、可持續性強、市場化程度高、融資成本較低、金融風險分散等優勢,因此,支持一帶一路的債券,尤其是境外發行人在境内發行的人民币債券(即熊貓債),勢必将在監管的推動下大量發行。而一個面向全球發行和交易、更具深度、廣度和開放度的人民币債券市場不僅将有利于一帶一路債權融資,而且也将滿足投資者人民币資産配置和避險需求,從而使人民币從計價貨币向儲備貨币轉變。其次,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的雙邊貿易中,能源、農業原材料和金屬等大宗商品占比很大,若能實現人民币在該市場的計價和結算将對人民币國際化産生極大的戰略推動意義。但把握該機遇的前提是建立發展多層次的大宗商品市場,尤其是大宗商品人民币期貨市場,推出人民币在大宗商品定價方面的規則和機制,從而為人民币争取大宗商品定價權奠定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從國外看,繼續推動離岸人民币市場,優化和擴大人民币離岸中心的布局,從而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提供各種專業的項目融資和風險管理等服務,并且能夠迅速防範和識别金融、法律、環境、市場等方面的風險。目前人民币離岸中心主要分布在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首爾等地,随着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資本流動和金融需求必将推動沿線國家産生新的人民币離岸市場。因此,應前瞻性選擇與中國經貿往來密切、金融市場比較發達、影響力和輻射力相對較強的區域中心城市,提前設立人民币清算行,穩健打造人民币離岸中心。[6]

(四)依托開發性金融和人民币投融資,助力人民币國際化升級

當前人民币主要通過進口結算和對外直接投資輸出,并通過境外清算行、境外人民币債券、跨境人民币業務等渠道實現回流,人民币的輸入輸出表現出對貿易結算和離岸市場的依賴。但是在當前人民币處于貶值通道和資本外流,且在岸金融市場仍在建設中的局面下,人民币國際化的推進應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建設的契機,遵循市場化原則,依托開發性金融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豐富人民币輸入輸出渠道。

開發性金融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可以激發本币結算集聚效應和對其他國際貨币的替代效應,引領人民币與不同貨币之間的兌換和結算,提高人民币在出口貿易結算中的使用比例,進而推動中國企業在對外投資過程中将人民币資金用于全球資源配置、生産、銷售、定價,使人民币國際化向更高級階段發展。借助一帶一路,人民币國際化的升級可以包括以下三種途徑:首先,在對外援助、對外投資和項目貸款中提供人民币産品,逐步提高國際金融機構中的使用率;其次,探索境内外公私合營、銀團貸款、産業投資基金等人民币計價結算新模式;最後,深化貨币互換合作,将人民币互換引入當地授信系統。[7]但是,在一帶一路中,人民币國際化的推動是必須要遵循市場規律的,其發展速度從根本上取決于我國的自身經濟實力和貿易投資的自然帶動,而非人民币在對外融資、海外投資中的強制綁定。

[1]陳雨露:《一帶一路與人民币國際化》,《中國金融》2015年第19

[2]保建雲:《論一帶一路建設給人民币國際化創造的投融資機遇、市場條件及風險分布》,《天府新論》2015年第1

[3]連平、劉健:《一帶一路為人民币國際化開辟新空間》,《中國證券報》2017513

[4]中國人民銀行:《2016年人民币國際化報告》,中國金融出版社,2016年。

[5]王觀:《為一帶一路提高長期可靠金融支持——訪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人民日報》,2017511日。

[6]連平、劉健:《一帶一路為人民币國際化開辟新空間》,《中國證券報》2017513

[7]陳雨露:《一帶一路與人民币國際化》《中國金融》2015年第19

 



上一條:【工作論文201704】譚小芬:“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債市開放的現狀、前景和路徑 下一條:【工作論文201702】曲鳳傑:構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人民币國際化路線圖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