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
學校主頁 | 中文 | English
 
 
 
 
 
 

【工作論文201706】呂越:“一帶一路”倡議對沿線國家就業的影響

[發布日期]:2017-11-29  [浏覽次數]:

一、摘要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旨在促進深化區域合作,惠及貨物、資本和勞動力市場。本文采用雙重差分法(DID)來評估“一帶一路”倡議對沿線國家就業增長率的影響。實證結果顯示,“一帶一路”倡議對沿線國家的就業有正向影響,沿線國家(實驗組)的平均就業增長率高于非沿線國家(對照組)0.093%,在就業結構中,“一帶一路”倡議對男性勞動力就業增長率(0.138%)和高等教育就業增長率(1.276%)影響最大。

二、研究假設

據國際勞工組織(ILO)數據顯示,2013-2016年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平均就業增長率在0.43%左右,這一增長的影響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本文試圖将其中“一帶一路”倡議的貢獻分離出來,并分析其對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影響。本文的貢獻在于:第一,我們不是假設分布函數和預測數據的有效性,而是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提供2004 - 2016年的實際就業數據進行分析。第二,我們采用DID估計法,将2013年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前後的沿線國家(實驗組)與非沿線國家(對照組)的就業率進行對比。第三,本文的重點不僅僅局限于就業率,還關注“一帶一路”倡議對沿線國家内部就業結構的影響。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就業分類,我們分别讨論了不同性别和教育水平的“一帶一路”倡議的異質效應。

本文DID估計的有效性是基于兩個假設:(1)在沒有“一帶一路”的情況下,實驗組與對照組保持穩定的增長趨勢;(2)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期間,實驗組和對照組沒有其他政策改革。

三、實證模型

i和t分别代表國家和時間, yit為第t年i國的就業特征度量指标, OBORi為虛拟變量,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取值為1,否則為0;time為時間的虛拟變量, 2013年以後取值為1,否則為0; lamdai為國家固定效應,控制各國的所有不随時間變化的因素; rt為年度固定效應,控制了各國共同的年度沖擊。

四、變量的選取及說明

本文采取2004-2016年155個的就業統計數據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3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116個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因變量

本文選取15歲以上人群就業率為因變量,來源于2004-2016年的世界發展指标數據庫(WDI)和國際勞工組織(ILO)。就業人員教育程度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的标準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其中初級教育為1(小學)和2(初中),中等教育為3(高中)和高等教育4(高等教育)。假設教育程度越高的工人可以更容易地受雇。

自變量

OBOR,屬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取值為1,否則為0;Time,2013年之後取值為1,否則為0。

控制變量

城市人口數量(Urban),衡量一國的城市化程度,根據世界銀行的人口估計數和聯合國“世界城市化前景”中的城市比例來計算而得;國内生産總值(lngdp),按購買者價格計算;教育支出占國民總收入比重(edu),衡量公共教育支出,來源于世界銀行WD數據庫;參與社會保險計劃人口的總支付金額占其總福利比重(Insurance),衡量社會保險的充分性;國家政策和制度評估指标(ruleoflaw),衡量一國的政策和體制框架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可持續增長和扶貧。

五、實證結果

1. 對總體就業影響

表1的報告中,第1列沒有考慮固定效應和時間效應,第2列中引入國家和年度固定效應,OBOR*Time在統計上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表明2013年以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就業增長速度比非沿線國家的就業增長幅度更大,這一結果意味着“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就業。第3列加入了控制變量,除了國家政策和制度評估指标之外,其餘變量對就業增長率具有正向影響,關鍵變量OBOR*Time結果依然顯著為正。

2. 對男性和女性的就業影響

從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一帶一路”倡議可以提高沿線國家的男女就業水平,其中對男性和女性的就業增長率的影響系數分别為0.138%和0.114%,說明對男性的影響更大。

3. 對不同教育程度的就業影響

從表4看出,“一帶一路”倡議對受過高等教育人群的就業影響最大,為1.276%,對受過中等教育人群的影響最小,為0.374%。

六、研究結論

自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沿線國家的就業增長率得到了提高,其中男性勞動力和高等教育就業群體的就業增長率有了較大的改善,從而改變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就業結構。

作者簡介

呂越(1987-),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講師、碩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萊特訪學訪問學者、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全球價值鍊與中國;貿易與金融。目前已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世界經濟》、《金融研究》等雜志發表論文30餘篇,并擔任China & World Economy、《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經濟》、《金融研究》、《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财經研究》、《财貿經濟》和《南開經濟研究》等雜志的匿名審稿人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專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社科聯項目以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課題。曾獲得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第十二屆中國青年經濟學者論壇優秀論文獎等、“百人會英才獎”、譚崇台發展經濟學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惠園優秀青年學者”,代表性論文入選《世界經濟年鑒2016》“國際投資學2015年十佳中文論文(TOP10)”。



上一條:【工作論文201707】呂越:中國OFDI的貿易創造效應主要來自貿易深度邊際的增加而非廣度邊際 下一條:【工作論文201705】方意:資本賬戶開放對銀行風險的影響機制研究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