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院長李建軍教授與博士生李俊成合作撰寫的論文“‘一帶一路’倡議是否增進了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績效”發表在《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上。
當前,“一帶一路”倡議已進入實施階段,而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是這一倡議需優先取得突破的領域。該文基于2002-2016年間的全球樣本數據,對“一帶一路”倡議能否增進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績效進行了考察。該文首先回顧了“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邏輯與理論背景,并在此基礎上挖掘“一帶一路”倡議影響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績效的可能機制。同時,通過梳理近幾年基礎設施績效方面的研究,發現已有的研究往往關注基礎設施的某一方面,如研究交通、能源或衛生等方面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或僅僅關注基礎設施投資的作用,少有将基礎設施各項指标綜合進行分析的文獻。因此,有别于以往的研究,該文采用無量綱和标準化的統計評價方法,構造了内涵更豐富、效果更一緻的基礎設施綜合指标,以此來衡量和反映沿線各國在各自不同時期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的綜合水平。接着,該文利用RSR綜合評價法得到的樣本内各國各時期基礎設施綜合評價指數,采用雙重差分模型等方法,實證研究了“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績效的關系。結果顯示,“一帶一路”倡議顯著增進了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績效,且“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力正與日俱增,其對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績效的提升具有穩定的、長期的增進效果。該文的研究還發現,“一帶一路”倡議對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績效的影響具有異質性。具體而言,“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中南半島、中巴經濟走廊的基礎設施績效增進作用最為顯著,中國-中亞-西亞、孟中印緬、中蒙俄經濟走廊次之,但并未對新亞歐大陸橋的基礎設施績效産生顯著影響;相比于發展中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更有力增進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績效;“一帶一路”倡議對能源類設施績效的增進最大,衛生、交通、通訊類設施績效次之。最後,該文針對“一帶一路”倡議影響基礎設施績效的機制探索表明,在外商直接投資、國際信貸占比較高的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對基礎設施績效的增進作用更為顯著;在專利申請和接收知識産權費用占比較低的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對基礎設施績效的增進作用更為顯著。這佐證了緩解資金約束和提供技術支持可能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績效的重要機制。
該文的研究對我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的政策啟示性建議有: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的确可以促進沿線國家福利的增進,對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績效有着顯著、穩定、持續的積極作用。因此,當前“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應當繼續堅持從深化各國間的互聯互通起步。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在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同時,也将為區域協同發展和共同繁榮增添新活力。 “一帶一路”倡議的基礎設施增進效應具有異質性。下階段,中國應進一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的建設與互聯互通方面建立和完善協調溝通機制,而深化與具有緊密地緣關系和經貿往來關系的國家的合作可以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的突破口。同時,各國應進一步規範外資的準入機制,制定協調、統一的發展規劃和技術标準,以擴大“一帶一路”倡議對各類型基礎設施績效的增進效應。
第三,緩解資金約束和提供技術支持可能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績效的重要機制。因此,加快建設亞投行、絲路基金等代表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國際多邊金融機構,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金融支持,同時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創造的優質産能和先進生産技術轉移給“一帶一路”沿線的其他國家,都将有益于提高“一帶一路”倡議對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績效的增進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