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
學校主頁 | 中文 | English
 
 
 
 
 
 

全球央行動态第40期

[發布日期]:2018-08-27  [浏覽次數]:

全球央行動态第40期(2018819-2018825日)

小微企業融資難?總理推進相關政策落地見效!

【高層言論】

點評:本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了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政策落地見效。在具體方法上,會議強調貨币政策不能大水漫灌,促發展和防風險并重,建立健全金融機構的激勵機制。

1. 20188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推進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政策落地見效;決定擴大基本醫保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範圍,便利群衆就近就醫;确定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措施和生物燃料乙醇産業總體布局。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有關部門出台實施了一系列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措施。為推動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就業穩、企業興,會議強調,一要堅持穩健的貨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精準施策,着力疏通政策傳導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貸款,降低融資成本。合理确定小微企業貸款期限、還款方式,縮短貸款審批周期,适當提高中長期貸款比例。穩健發展中小企業高收益債券、私募債。二要建立金融機構績效考核與小微信貸投放挂鈎的激勵機制。加快落實小微企業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政策。适當提高貸存比指标容忍度。支持發行小微企業貸款資産支持證券。三要堅持促發展和防風險并重,優化監管考核,增設小微信貸專項考核指标,使小微企業得實惠,禁止存貸挂鈎、借貸搭售等行為,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信貸風險。

——來源:中國政府網

                                             

1: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圖片來源網絡)

2. 2018816日至17日,中國金融工會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回顧總結了黨的十八大特别是中國金融工會第四屆全國委員會以來金融系統工會工作的成就,對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金融系統工會工作作出部署安排。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李玉賦,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郭樹清出席會議并講話。

李玉賦對中國金融工會四屆一次全委會以來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金融系統各級工會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服務大局中提高政治站位,在聚焦主業中把握職責定位,在穩中求進中積極主動有效作為。李玉賦要求,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始終堅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斷增強“四個意識”,樹立“四個自信”,團結引領金融系統廣大職工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要緊扣工人運動時代主題,有力有序推進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團結動員金融系統廣大職工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建功立業;要切實做好維權服務工作,不斷增強職工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玉賦強調,要緊緊圍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衆性這條主線,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工會自身建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紮實推進工會系統黨的建設,把工會組織建設成為黨的群衆工作的堅強陣地。希望金融系統各級黨委繼續加強和改進對工會工作的領導,各級行政把更多的資源和手段賦予工會組織,為工會開展工作創造有利環境和條件。

郭樹清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他指出,中國金融工會作為中華全國總工會領導下的産業工會組織,作為凝聚金融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力量的重要載體,必須全力服務好金融工作中心大局。要切實保持和增強金融工會的政治性,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落到實處,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郭樹清強調,要不斷增強金融工會的先進性,協助落實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和技能競賽活動,把推進新時代金融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和戰略任務。要保持和增強金融工會的群衆性,進一步依法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推動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的落實工作,深入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維護好金融職工的合法權益。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努力做職工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知心人、貼心人、“娘家人”。

會議選舉産生了新一屆中國金融工會領導機構成員,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焦開河當選中國金融工會第五屆全國委員會主席,朱鶴新、周亮、趙争平、林小群為副主席(兼職),梅志翔為常務副主席,楊樹潤、王海光、張亮為副主席。

會議審議通過中國金融工會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工作報告、财務工作報告和經費審查委員會工作報告,履行了相關人事事項的民主程序,并選舉産生29名中國金融工會出席中國工會十七大代表。

——來源:銀保監會網站

3. 2018823日,中國人民銀行以及公安部、銀保監會、證監會有關部門聯合主辦的金融業網絡安全攻防比賽在京圓滿落幕。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同志莅臨比賽現場并為獲獎隊伍頒獎。

副行長認為,當前金融行業網絡安全形勢複雜嚴峻,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各金融機構不斷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成功抵禦了各類外部網絡攻擊。副行長指出,新時期金融行業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培養更多優秀網絡安全人才,切實築牢行業網絡安全屏障,有效保障金融安全。

本次比賽覆蓋範圍廣泛,特别是一些地方中小金融機構也積極參與,較好地達到了“以賽代訓,以賽促學”的目的,為培養金融行業網絡安全人才、提升行業信息技術風險防控能力、促進行業網絡安全技術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2000餘名技術骨幹組成的510支代表隊參加了初賽,其中20支代表隊脫穎而出進入決賽。經過激烈角逐,來自螞蟻金服、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的代表隊獲得本次比賽一等獎。

中央網信辦、公安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及各參賽金融機構有關負責同志赴現場觀摩比賽并出席頒獎儀式。

——來源:人民銀行網站

2: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

(圖片來源:人民銀行網站)

【政策取向】

點評:本周人民銀行公告稱,将在人民币彙率報價中重啟“逆周期因子”。這将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外彙市場的“順周期行為”,确保人民币彙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穩定。

1. 2018824日,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人民币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将重啟“逆周期因子”。具體如下:

20175月,為了适度對沖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外彙市場自律機制核心成員基于市場化原則将人民币對美元彙率中間價報價模型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币彙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币彙率變化+逆周期因子”。引入“逆周期因子”有效緩解了市場的順周期行為,穩定了市場預期。20181月,随着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彙供求趨于平衡,人民币對美元彙率中間價報價行基于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将“逆周期因子”調整至中性。

當前,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增長動力加快轉換,增長韌性較強,人民币彙率有條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近期受美元指數走強和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外彙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行為。基于自身對市場情況的判斷,8月份以來人民币對美元彙率中間價報價行陸續主動調整了“逆周期系數”,以适度對沖貶值方向的順周期情緒。截至發稿時,絕大多數中間價報價行已經對“逆周期系數”進行了調整,預計未來“逆周期因子”會對人民币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來源:人民銀行網站

2. 2018824日,人民銀行發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币政策大事記》,本公衆号将主要内容整理如表1所示。

——來源:人民銀行網站

3. 2018820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在北京續簽了中馬(來西亞)雙邊本币互換協議,規模保持為1800億元人民币/1100億馬來西亞林吉特,旨在便利雙邊貿易和投資。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來源:人民銀行網站

【關鍵數據】

點評:本周人民銀行進行了1490億的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近幾個月來人民銀行明顯加大了中期借貸便利的投放頻率。同時人民銀行發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第二季度全國支付體系運行平穩,支付業務量穩中有升。

1. 2018824日,國家外彙管理局公布20187月中國外彙市場交易概況數據,具體如下:

20187月,中國外彙市場(不含外币對市場,下同)總計成交16.64萬億元人民币(等值2.48萬億美元)。其中,銀行對客戶市場成交2.59萬億元人民币(等值3868億美元),銀行間市場成交14.05萬億元人民币(等值2.10萬億美元);即期市場累計成交6.56萬億元人民币(等值9786億美元),衍生品市場累計成交10.08萬億元人民币(等值1.50萬億美元)。

20181-7月,中國外彙市場累計成交100.73萬億元人民币(等值15.68萬億美元)。

——來源:外管局網站

2. 2018820日到824日,人民銀行進行了多筆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具體表2所示。

——來源:人民銀行網站

3. 2018820日,人民銀行發布《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本公衆号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1)總體情況: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業務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支付體系運行平穩,社會資金交易規模不斷擴大,支付業務量穩中有升。

2)非現金支付工具:第二季度,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533.58億筆,金額951.72萬億元,同比分别增長44.61%0.20%。其中,票據業務量總體保持下降趨勢。第二季度,全國共發生票據業務5238.79 萬筆,金額35.57萬億元,同比分别下降14.17%14.94%。銀行卡發卡量持續增長。截至第二季度末,全國銀行卡在用發卡數量71.87億張,環比增長2.49%。貸記轉賬等其他結算業務量有所下降。第二季度,全國共發生貸記轉賬、直接借記、托收承付以及國内信用證結算業務24.94億筆,金額699.55萬億元,同比分别下降10.39%3.49%。移動支付業務量快速增長。第二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437.68 億筆,金額584.99萬億元。

3)支付系統:第二季度,支付系統共處理支付業務295.38億筆,金額1 475.35萬億元。其中,在人民銀行支付系統中,大額實時支付系統業務量穩步增長,小額批量支付系統處理金額有所回升,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業務量快速增長,同城清算系統業務量小幅下降,境内外币支付系統業務量穩步增長。在其他支付系統中,銀行業金融機構行内支付系統業務量平穩增長,銀行卡跨行支付系統業務量持續增長,城市商業銀行彙票處理系統和支付清算系統業務筆數保持較快增長,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業務筆數保持快速增長,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統運行平穩,網聯平台試運行正常。

4)銀行結算賬戶:人民币銀行結算賬戶數量平穩增長。截至第二季度末,全國共開立人民币銀行結算賬戶96.13 億戶,環比增長2.23%,增速較上季度上升0.29 個百分點。

——來源:人民銀行網站

【熱點問題】

點評:本周銀保監會發布了《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取消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進一步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進程。

1. 2018823日,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具體内容如下: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政策精神,推動已宣布的擴大銀行業開放舉措盡快落地,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取消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内外資一緻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持續推進外資投資便利化。

《決定》主要有如下4個方面内容:

一是廢止《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遵循國民待遇原則,不對外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作單獨規定,中外資适用統一的市場準入和行政許可辦法。

二是取消《中國銀監會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國銀監會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和《中國銀監會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對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的股比限制。删去上述3部許可辦法相關條款中關于單個境外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向單個中資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作為戰略投資者向單個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的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20%、多個境外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投資上述機構入股比例合計不得超過25%的規定。

三是明确外資入股的中資銀行的監管屬性和法律适用問題。按照中外資同等對待的原則,明确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商業銀行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按入股時該機構的機構類型實施監督管理,不因外資入股調整銀行的機構類型。為中外資入股銀行業創造公平、公開、透明的規則體系,保持監管規則和監管體系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四是明确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銀行,除需符合相關的金融審慎監管規定外,還應遵守我國關于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内投資的外資基礎性法律。

——來源:銀保監會網站

2. 2018823日,為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精神,推動已宣布的擴大銀行業開放舉措盡早落地,銀保監會發布了《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有關部門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本公衆号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1)《決定》的起草背景是什麼?

答: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是黨的十九大确定的我國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内容,而放寬金融業外資準入是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首要重點工作。

回顧銀行業開放曆程,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在我國銀行業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既通過“引資”增強了中資銀行的資本實力,又通過“引智”提升了中資銀行的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水平,提振了國際市場對我國銀行業整體的信心。

當前國内外經濟形勢和利益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從國際環境看,中國經濟全球化發展和中資機構“走出去”對我國銀行業機構開放、業務開放和市場開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制度,建立内外一緻、公開透明的金融市場規則的任務更加迫切。從國内形勢看,中國經濟當前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實體經濟發展需要強有力的金融支持,需要更好利用内外兩種資源、兩種市場,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務水平。

在我國銀行業穩健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銀行業監管體系也不斷完善,監管能力不斷提升,監管手段不斷豐富,國際金融規則制定的話語權也逐漸增強,具備了有效防範開放風險的能力。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實施的金融穩定評估(FSAP)和《有效銀行監管核心原則》評估(BCP),對我銀行業監管水平給予了高度評價。我國銀行業已具備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積極有利條件。

2017年我國對外宣布取消除民營銀行外的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實施内外一緻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在今年博鳌亞洲論壇年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将确保已宣布的重大金融開放舉措盡快落地,努力讓開放成果及早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銀保監會将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盡早推動開放措施落地。

2)《決定》的起草思路是什麼?

答:現行多部行政許可規章均規定境外金融機構(或境外銀行)可與境内金融機構、境内非金融企業一道,作為中資銀行的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以及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的戰略投資者,并規定了相應的審慎性投資入股條件。上述規定為外資投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奠定了很好的制度基礎。

目前關于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股比限制的規定集中在以下4部規章中:1.《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第8條和第9條;2.《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第11條;3.《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第16條;4.《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第117條。落實前述對外開放舉措,僅需對上述條款作出修改,删去關于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持股比例限制的規定,同時對因取消外資股比限制而直接衍生的監管屬性和法律适用問題予以明确。

鑒此,《決定》以一部規章的形式,廢止《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同時修改上述3部行政許可規章中的相關條款。

3)《決定》的主要内容是什麼?

答:《決定》主要有如下4個方面的内容:

一是廢止《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該辦法制定于2003年,其中關于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條件以及應當提交的申請文件等内容已經被《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等多部行政許可規章所吸收和替代。廢止該辦法,對中、外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适用統一的許可辦法,符合國民待遇原則。

二是取消《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對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的股比限制。删去上述3部許可辦法相關條款中關于單個境外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向單個中資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作為戰略投資者向單個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的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20%、多個境外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投資上述機構入股比例合計不得超過25%的規定。

三是按照中外資同等對待的原則,明确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商業銀行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按入股時該機構的機構類型實施監督管理,不因外資入股調整銀行的機構類型。

四是明确境外金融機構在投資入股中資銀行時,還應遵守國家關于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内投資的有關規定。

4)《決定》對外資入股的中資銀行的監管屬性和法律适用問題有哪些考慮?

答:在現行監管規則體系下,中資銀行包括國有控股大型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機構類型。《決定》規定,外資入股上述銀行,按照入股時被投資銀行的機構類型實施監督管理。不因外資入股而将上述銀行變更為《外資銀行管理條例》所規範的外商獨資銀行或中外合資銀行。對外資入股的上述銀行,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經營地域等方面,适用與該機構類型相對應的許可規章和其他審慎監管規定。

此種規定為外資投資入股中資銀行提供了穩定的制度預期,為中外資創造了統一、公平、透明的規則體系,有利于保持金融監管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5)《決定》對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還有哪些考慮?

答:當前,中國銀行業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監管能力不斷提升,監管手段不斷豐富,具備在便利外資深度參與的同時,有效防範開放風險、維護金融安全和金融穩定的能力。在推動落實放寬市場準入的政策過程中,宏觀管理部門不斷完善機制建設,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金融監管部門積極推動完善金融領域的安全審查和相關審慎監管機制,維護金融穩定。《決定》明确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除需遵守相應機構類型的審慎監管規定外,還應遵守現有和未來我國關于外商投資的基礎性法律。

——來源:銀保監會網站

3. 2018824日,銀保監會等五部門發布關于防範以“虛拟貨币”“區塊鍊”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本公衆号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創新”“區塊鍊”的旗号,通過發行所謂“虛拟貨币”“虛拟資産”“數字資産”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衆合法權益。此類活動并非真正基于區塊鍊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鍊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網絡化、跨境化明顯。依托互聯網、聊天工具進行交易,利用網上支付工具收支資金,風險波及範圍廣、擴散速度快。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租用境外服務器搭建網站,實質面向境内居民開展活動,并遠程控制實施違法活動。一些個人在聊天工具群組中聲稱獲得了境外優質區塊鍊項目投資額度,可以代為投資,極可能是詐騙活動。這些不法活動資金多流向境外,監管和追蹤難度很大。

二、欺騙性、誘惑性、隐蔽性較強。利用熱點概念進行炒作,編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論,有的還利用名人大V“站台”宣傳,以空投“糖果”等為誘惑,宣稱“币值隻漲不跌”“投資周期短、收益高、風險低”,具有較強蠱惑性。實際操作中,不法分子通過幕後操縱所謂虛拟貨币價格走勢、設置獲利和提現門檻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此外,一些不法分子還以ICOIFOIEO等花樣翻新的名目發行代币,或打着共享經濟的旗号以IMO方式進行虛拟貨币炒作,具有較強的隐蔽性和迷惑性。

三、存在多種違法風險。不法分子通過公開宣傳,以“靜态收益”(炒币升值獲利)和“動态收益”(發展下線獲利)為誘餌,吸引公衆投入資金,并利誘投資人發展人員加入,不斷擴充資金池,具有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特征。

此類活動以“金融創新”為噱頭,實質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系。請廣大公衆理性看待區塊鍊,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樹立正确的貨币觀念和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來源:銀保監會網站

(整理:何山)

 



上一條:全球央行動态第41期 下一條:全球央行動态第39期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