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動态第2期(2017年12月3日-2017年12月9日)
日本松口QQE,五大央行達共識;央行回應IMF,中國監管再加碼
【高層言論】
點評:在現代貨币政策的執行過程中,預期指引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央行會在執行貨币政策之前與市場進行充分的交流,以避免過于“突然”的貨币政策對經濟造成較大的沖擊。值得注意的是,一直堅持寬松政策的日本央行和沒有明确表态的中國央行在本周同時向市場發出了緊縮的信号,這不僅标志着“貨币政策正常化”成為越來越多央行的共識,更标志着美、歐、英、日、中五大央行在貨币政策的未來走勢上真正達成一緻。在五大央行的主導之下,全球加息周期的趨勢将不可逆轉。
1. 2017年12月8日,英國央行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公衆對中期的通脹預期升至逾兩年最高,英國人也預期央行升息步伐将會加快。調查顯示,未來兩年的預期通脹從2.7%上升至2.9%,未來五年的預期通脹上升至3.5%。現在63%的民衆預計未來一年利率上升,高于英國央行8月進行上次調查時的42%。
——來源:路透中文網
2. 2017年12月8日,黑田東彥在講話中指出,日本央行可以在必要時采取适當的退出措施。退出QQE将是日本央行未來就貨币政策進行溝通時非常重要的議題。日本央行有從QQE順利退出的必要工具。此外,日本央行将與市場就貨币政策密切溝通,以穩定市場預期。
——來源:東方财富網

圖1: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
(圖片來源網絡)
3. 2017年12月6日,芝加哥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查爾斯-埃文斯(Charles Evans)表示,12月加息的理由并不“明顯”,他補充說,如果在明年夏天之前推遲加息,并看看通脹和市場對物價上漲的預期是否會被提振起來,那就更明智了。
“也許是時候停下來看看通脹預期是否會與我們的2%目标一緻了。”埃文斯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如果判斷是我們可能低估了2%的通脹目标,或許我們會暫時停止加息,評估更多的信息,這或許等到2018年年中。”
——來源:東方财富網
4. 2017年12月5日,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表示,如果央行長期保持低利率水平,就容易鼓勵銀行的冒險行為,這種冒險行為很有可能與央行的貨币政策之間形成博弈,即市場會預期央行在金融市場受到壓力時會降低利率,這反而會鼓勵一些高杠杆的銀行過度承擔風險。央行的貨币政策應當抑制銀行的冒險行為,特别是不能給予市場利率長期處于低位的預期,防止市場通過過度的冒險行為倒逼央行。
——來源:證券時報網
5. 2017年12月7日,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表示,目前價格高漲的比特币,就像是美國獨立戰争時期的 “大陸币”,沒有金銀等作為支撐,雖然能購買到産品和服務,但最終沒有任何價值。當然格林斯潘也認為比特币反映了人類創造價值的能力,是人類創造價值的一個例子,隻不過其并不是理性的貨币。
——來源:鳳凰網

圖3: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
(圖片來源網絡)
6. 2017年12月5日,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在兩黨投票中,以22票贊成1票反對通過了對傑羅姆·鮑威爾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提名。
——來源:廣州日報
【政策取向】
點評:與預期指引不同,央行在貨币政策的執行過程中會非常謹慎,這也導緻央行在貨币政策的執行上總會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特征。可以發現,雖然多數國家的央行已經相繼加入支持加息的陣營,但真正執行加息政策的國家卻寥寥無幾。同時,從貨币政策的國家結構可以發現,進行加息的國家大多數是發達國家,而發展中國家大部分采取了按兵不動或者降息的政策。這也反映出背後的經濟原因:發達國家大多數已經率先走出了衰退,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仍然乏力。
1. 2017年12月6日,巴西中央銀行貨币政策委員會宣布,将基準利率從7.5%下調至7%。這是巴西央行連續第十次降息,調整後的基準利率為1986年以來的最低值。
巴西央行表示,到明年2月貨币政策委員會下一次會議的時候,如果經濟發展順利,将會再次輕微下調利率,但最終要根據整體經濟的發展狀況和風險評估來決定。
——來源:長江商報
2. 2017年12月6日,印度央行在貨币政策會議後宣布将基準利率維持在6.0%不變。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央行平衡穩增長和控通脹的結果。
數據顯示,印度10月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58%,漲幅高于9月的3.28%,通脹壓力有加劇之勢。專家指出,印度通脹率很可能在明年3月底前超過央行設定的4%中期目标。
同時,印度今年第三季度經濟增速為6.3%,扭轉了連續五個季度增速下降的趨勢。不過,印度經濟增長仍面臨諸多制約因素,印度央行仍需保持相對較低的利率以促進經濟增長。
——來源:城經網
3. 2017年12月5日,澳洲聯儲公布利率決議,維持利率在1.5%的水平不變。
——來源:中财網
【關鍵數據】
點評:随着年底的臨近,金融系統内流動性的問題再次顯現,銀行年底結算和資金回籠會顯著提升資金面的壓力。因此,在人民銀行“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結構性工具實現資金面的平穩跨年便成了一大看點。近年來,随着公開市場操作、常備接待便利、中期借貸便利等結構性工具的使用,人民銀行的貨币政策工具箱已經大大豐富,貨币政策的靈活性和主動性也大大加強。可以預見,人民銀行将會重啟“削峰填谷”的貨币政策操作,通過逆周期的調節手段,使資金的供給和需求達到結構性的匹配。
1. 本周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累計淨回籠5100億元,創10個月單周新高。市場人士指出,月初市場資金面較為寬松,央行實施淨回籠,引導流動性向中性适度水平回歸,也為後續應對可能出現的資金面波動騰挪了空間。進入月中,各類因素影響将開始加大,預計央行将适時适量重啟投放操作,資金面有望實現平穩跨年。
——來源:中國證券報
2. 2017年12月8日,美國勞工部公布了美國11月非農報告。美國11月季調後非農就業人口增加22.8萬人,預期為增加20萬人,前值修正為增加24.4萬人。美國11月失業率為4.1%,持平預期,繼續維持十七年低位。美國11月私營部門就業人數增加22.1萬,高于預期19.5萬。
——來源:中金在線
【熱點問題】
點評:“如何防止系統性風險”已經成為中國金融領域工作的主題。而在新的“一委一行三會”的監管體系之下,中國的金融監管将擺脫“九龍治水”的分業監管局面,進入“實質重于形式”的“穿透監管”階段。随着互聯網金融、資管業務、現金貸領域中的金融亂象得到規範,中國金融監管将會逐漸呈現出“牌照化”的特征,即所有金融業務的開展都需要牌照,而所有有牌照的機構都将納入監管。因此,雖然在當前的強監管之下,金融體系将會面臨整治的“陣痛”,但從長遠來看,一個規範而健全的金融體系才能實現更持久的增長,使中國真正成為金融強國。
1. 2017年1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稱“協會”)舉辦的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天津于家堡峰會,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天津基地入駐儀式上表示,金融科技帶來的新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金融業務交叉風險逐漸增強。第二,業務創新合規性風險不斷加大。第三,網絡和信息安全問題突出。第四,技術依賴風險不容忽視。
——來源:鳳凰網财經
2.2017年12月8日,由上海票據交易所主辦的票據市場改革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行長助理劉國強,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波出席論壇并緻辭。劉國強要求,上海票據交易所應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部署,以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為目标和宗旨,切實支持中小企業融資,不斷提高風險防控能力,深化票據市場改革,共同推動市場規範健康發展。
——來源:新浪财經
2. 2017年12月7日,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公布了中國“金融部門評估規劃”更新評估核心成果報告。報告肯定了中國金融體系在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的作用以及中國的各項監管措施, 但同時提醒其規模和複雜性都在迅速提高,希望中國警惕金融體系潛在的風險。
中國央行回應稱,報告關于壓力測試的相關表述未能全面反映測試結果。同時,2017年以來,包括國企在内的企業利潤大幅回升,許多地方政府債務也對應未來有現金收益的資産,不良貸款率被低估的餘地不大。
——來源:東方财富網
3. 2017年12月7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官方微信紫光閣微平台發表文章稱,健全貨币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堅持把維持物價穩定和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作為金融宏觀調控的核心目标,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币政策,強化逆周期調節;他強調,盡快實現金融監管全覆蓋,避免監管空白,搞金融的都要持牌經營,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
——來源:中新經緯
4. 2017年12月2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出席論壇時表示,下一步監管部門正在考慮修訂此前運行多年的小貸公司監管規則;不同業态的金融市場應該具有相當的公平性,網絡小貸的業務面向全國、而管理卻是地方金融機構,存在嚴重監管套利。另外,對于普惠金融,潘功勝特别點明,普惠金融隻是金融,必須要有規則的約束,面向長尾人群的金融服務,更應當是負責任的。
——來源:新京報

圖4: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
(圖片來源網絡)
(整理:何山 bevictor伟德官网博士生)